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跳跃的城市脉搏——吉安市实施文化兴市打造文

2013-08-20 10:39

相关阅读:千年庐陵 演绎传承展望将来

     传承千年庐陵文脉

     吉安围绕“文化庐陵、山水吉安” 52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如果说经济总量、基础设施等硬实力铸造城市的“筋骨肉”,那么人文气韵、体制机制则培养城市的“精气神”。

  一座城市缺少文化的滋养与浸润,就没有了生命力。

  历史上的吉安,3000年的庐陵文化影响深远,从这儿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流传了“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满朝文武半吉安”的千古佳话;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5万余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47位开国将军的传奇伟绩和遍布城乡的红色印迹,铸就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文化不能失忆,文化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书本中,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情,让我们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从而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吉安市委书记王萍的话语掷地有声。

  打造庐陵文化的物化载体,留住城市记忆,让庐陵古风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

  8月6日,记者驱车进入吉安市,一幅幅优美的庐陵风景画呈现眼前。占地4000亩的庐陵文化生态园,几年前还是一片用来临时泄洪的滩地,如今已成为吉安市庐陵文化的鲜活样本,融红、绿、古地域文化于一身。喷泉水柱、古树巨石、一县一景,上螺子山、登文星塔、访灵泉寺……说不尽山水竞色庐陵美。而由政府斥资400万元建造起来的庐陵民俗园,让“庐陵人家”的风情韵味重现眼前,走进去,大量珍贵的民俗文物和历史图片跃入眼帘,让人们真切地体会到庐陵文化“耕读传家”、“文节俱高”等优秀精神的永恒价值。

  源远流长的庐陵文化成就的吉安千年古村、千年古书院、千年古窑等星罗棋布。吉安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在推进城乡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庐陵古韵,传承庐陵文脉。

  走进吉安县永和镇的吉州窑遗址,只见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这些古窑具有12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窑工10万之众,曾以其丰富而精美的产品为国内外人士所向往。如今,在这片遗址上,吉州窑博物馆、吉州窑文化广场、吉州窑遗址公园、清代古街永和街等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之中,以再现昔日繁华。白鹭洲书院是江南三大书院之一,现在是省级重点白鹭洲中学,但环境承载有限,学校发展受制。于是,吉安市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新校区,同时启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工程,保留部分学生“真儒过化”,以延续800年书声不断。

  漫步南宋以来就有“千户商贾云集”美誉的万安县百嘉圩镇,无论是老圩镇民居,还是祠堂、茶亭,都呈现出“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花格门窗红灯笼”的庐陵风韵。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操建民告诉记者,如今在吉安市的城乡建设中,十分注重历史风貌与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庐陵风格的塑造,传承庐陵民居特色、接续庐陵民居文化已成为许多农民的自觉追求。

  启动建设后河“金腰带”绿廊工程,打造“后河十景”为代表的有着深刻文化印迹的城市精品,展现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江南园林的绿色之美、人文之美……

  行走在吉安,人们会感受到庐陵先贤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灵动别致的窗花雕塑、古色古香的街区牌坊,哪怕是晚上的一盏盏景灯,都透出独特的文化元素。

  以红色文化和庐陵文化为引领,让文化内化于心,筑牢加快发展的文化根基先进文化,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主心骨、发动机。而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厚重的庐陵文化正成为吉安人民提神振气的“营养素”。

  井冈山,成为吉安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攻坚克难、干事创业、风清气正、心齐劲足良好氛围的大课堂。换届伊始,吉安市市委即组织市、县领导370多人到井冈山上集体党课,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很多参加学习的同志说:“在革命摇篮接受党性教育,使人‘长精神’!”

  为了留住吉安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吉安市在广泛组织社会参与和各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在纪念建党91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既传承庐陵优秀文化精髓、又体现新时代新吉安发展最强音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进一步激发出广大市民热爱吉安、建设家乡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

  为了发挥榜样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吉安开展了“美丽乡村乡风美”——孝顺公婆好媳妇、孝顺父母好青年以及“最美身边好人”的“三好”评选活动,开展了“寻找真善美—感动吉安”道德人物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教育人、引导人。组织了“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建设新吉安”、“红古诗文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让群众在重温经典、感受辉煌中,焕发出奋力前行的激情与自信。

  吉安人民将井冈山精神和庐陵文化体现于点滴行动中:在乡村,村民说事室的产生,让村民们坐在一起说各家事,内部矛盾说着说着就自己解决了;政府每年拿出20万元,成立了圆梦助学金,每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每年可获得政府5000元资助,每个贫困家庭的中学生每年可获得政府3000元资助……

  大力发展富有生机的文化产业,让百姓感受文化精髓,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展示馆、科技馆、少年宫、工人文化宫……一大批文化公共设施拔地而起。“近些年,是吉安市文化事业投入最多的几年,政府舍得拿出城市新区最好的地块,高标准建设文化项目。并且,注重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吉安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谢石林如是说。为让文化艺术中心不成为空剧场,吉安市引入市场机制,将其托管给保利集团,政府购买服务,由保利集团引进大型演出活动,一年提供80场高质量的国家级演出,这样,吉安人民在当地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大型演出。如今,60多个文化企事业单位全部完成改革,通过转企的方式推向市场,骨干力量得到保留,产业生产力被有效激活,为吉安市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年7月正式公演的大型情景歌舞《记忆庐陵》,政府投资300万元,历时两年精心打造,是庐陵文化的活态化传承,走向市场以后,成为吉安市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如今,《记忆庐陵》已成为吉安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130名演职人员全部实现本土化,以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的师生和市采茶歌舞剧院的演员组成演出团队,院校联动,做到以实践促教学,以演出促效益。《记忆庐陵》以后将走向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感知和了解庐陵文化。

  以文化的理念打响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式发展,这是吉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妙笔。在井冈山,以红色文化为根基,着力打造全国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品牌”;坚守青原山禅宗和书院文化,将禅宗文化和古村、古镇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把青原山打造成新旅游景区;武功山则以慢生活理念为其文化主张,围绕温泉游、山游、水游,打造中国首家“慢生活”基地,大力实施以井冈山旅游为龙头,青原山、武功山和赣江库区旅游互动发展的“三山一江”战略,打造“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大井冈旅游经济圈,推动旅游与红色文化、庐陵文化融合发展。

  为在较高起点上重构吉安文化产业,吉安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开放开发,将文化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围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印刷复制等重点领域,着力包装打造了青铜工艺品、永新书法、新干剪纸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今年上半年,吉安市文化产业实现主营收入超100亿元,实现增加值27.25亿元,分别增长55.04%、51.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达4.8%。

  短评: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之于一个国家,关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之于一座城市,则关乎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吉安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孕育地,拥有源远流长的庐陵文化。如何延续这些宝贵厚重的文化财富,唤醒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吉安近些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打造庐陵文化的物化载体,让吉安人守望人文印记,留住这座城市的记忆,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吉安大力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构建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富有生机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现代文明成果的共享,是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强。

  当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干部群众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一种精神信仰、理想信念时,它释放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吉安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本报记者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