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近年来,吉安市着力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期盼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探索出一条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的新路。
人居改善从生态入手
把森林引入城市,城市添了几分魅力;挖掘古韵,庐陵文化绽放异彩,城市有了独特个性。从2008年到去年底,吉安市3年完成绿化造林284万亩,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7.6%。
在城市,紧扣“绿色生态、地域文化”、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经济、满足市民需求推进建设,让居民生活更美好,城乡同治,建管并重。
在农村,坚持“五美”原则(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建设美丽乡村,并且根据农村实际,总结了“八不”“八多”原则(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等靠要、不占用农田建房、不沿马路搞建设、村庄不搞宽马路、民居门前屋后不搞过度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多保留古迹、多发动群众),实现“村庄生态美化、村落整体绿化、房前屋后庭院绿化”。
环境保护从生态着眼
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呵护蓝天碧水。“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千年庐陵古训被续写。古樟成林、林带围村、树阴盖路,成为许多村庄一大风景。建设为古樟“让路”,让古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佳话频传。
吉安先后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建设区大树收储办法》等,对全市1.4万株名木古树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悬挂保护牌。
60万亩楠木上山、500万株樟树护村、100万亩油茶富民……一年来,全市新增楠木6万亩、油茶10万亩、花卉苗木5万亩、樟树100余万株,建立林下经济基地40余万亩。吉安县横江公塘村、吉州区钓源古村等,一批古村通过乡村绿化与古树群落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带动了经济发展。
产业选择从生态出发
吉安市坚决抵制用牺牲环境换来GDP与发展速度。在产业选择上,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式发展。目前,吉安市形成了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6+1”支柱产业,已有5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
吉安的实践说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只有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加快推进本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文/记者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