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观望还是无奈离场?在一度活跃的碳资产国际买家,正在面临两难的选择。
近几年来,受欧洲经济衰退和配额供应过量等原因影响,欧洲碳市场呈现饱和状态,EUA(欧盟减排配额)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CER (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价格更是不断下挫,从10欧元以上跌到1欧元以下。
而无论是观望还是离场,业界对目前以欧盟为主体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似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目前的国际市场某种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普遍悲观。
买家离场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CER价格才0.2欧元/吨,完全不具备吸引力。” 一家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无奈的表示,目前国际买家歇着的歇着,转型的转型,退市的退市。
而在碳交易的黄金岁月中,CDM(清洁发展机构)项目曾经备受追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CDM项目融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减排融资来源,2001年~2012年间获得的直接碳收入达18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的排放权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CDM产生的CER价格曾一度攀升至20欧元/吨以上。
碳价的一路高企,为游走于国内一级市场和欧洲二级市场的“中间商”——碳买家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中国作为CDM项目发展的主要阵地,也引得大批国外买家蜂拥而至。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信息显示,已登记的就有包括世界银行碳融资部门、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等各类买家近100家。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上述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以前在中国购买CER价格大概在8欧元/吨左右,再到二级市场上以每吨十几欧元的价格出售,还有中间差价可挣,而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跌到0.2欧元/吨,扣除70%左右的成本,如果是一个10万吨的项目算下来就挣6000欧元,甚至不够支付审核认证的费用。
“我们现在只保留了平台,对碳交易这块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将来也不排除退出市场的可能。”该位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坦言已做好退场的心理准备。
同样,一家国际碳基金负责人曾经管理着数亿欧元的碳基金,用于在中国进行CDM项目投资,而目前他们也正在对这部分业务进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