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写字楼,公寓产品的门槛要低不少,面积小、总价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相对要要弱化不少,而在住宅市场遭遇调控强压,投资行为较难开展的大背景下,不在限购之列的商业公寓类产品便成一股热风,弥漫市场。■记者舒燕平/文
“小麻雀”遍地跑
绿地未来城、保利·半山国际、世纪·欧美中心、洪客隆·英伦联邦、仕中心、东亚新华·朝阳soho、城泰·凡尔赛宫等不少项目近期都在推售30㎡—60㎡面积区间的公寓类产品,而且所获得的市场反响都很不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购买力有限的前提下,买一套小公寓自住,是很不错的过渡型选择。”前些时候在洪客隆·英伦联邦购置了一套50㎡左右的loft公寓的廖先生说道。
时尚公寓产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家宅置业观念,而这一类型产品不论是用来自住还是投资,都是一向不错的选择。
“时下公寓类产品在设计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排水设计、管道天然气、甚至不少公寓产品还设计了独立阳台,人居设计更完善,整体摆脱了最初的酒店式设计模式。”新中源(南昌)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朝晖说道。
交通扼守升值动脉
面积小、总价低,购置门槛低,客群广泛,让公寓类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在公寓遍地跑的时代,投资公寓类产品依旧是需要投资者们慎重考虑。
“交通通达性是影响公寓类产品投资保值增值的关键因素。”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寓类产品的使用者多为城市白领一族的过渡型居住或者是外来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停留之地,这些客群对于出行便利有很高的的要求。
“细看时下多数的公寓类产品,虽然其总价较低,但因为面积小,整体单价其实不低。”资深地产人士陈受华表示,“而面积越小,开发商对其价值空间的榨取越大,有些项目甚至把未来三五年的潜力都提前变现了,这样就超前挤压了投资者的价值空间。因此,投资这一产品时,对其地段、未来价值、租金等都要做多方考虑,保证投资利益最大化。”此外,陈受华认为,城乡结合部位置的公寓类产品投资风险偏大。
当然,依靠租金获取回报仅仅是投资者缓解购买压力的一个方面。而时下投资公寓的客群,多数是在赌预期,赌房子未来长期的升值潜力,关注项目所在区域的规划建设,区域人口居住类型,下对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