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上旬,赣江峡江站每秒最大流量达1.06万立方米,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左岸二期围堰险情频现,但经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成功抵御了罕见的早汛。近期,受强降雨影响,赣江水位持续上涨。作为我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又进入了防汛关键时期。
“作为一项大型在建水利工程,其防汛的关键在于,既要确保围堰和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进度还要善于‘跑’在洪水前面。”5月21日,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负责人对记者说,去年底,二期围堰内的6孔泄水闸、船闸和门库等工程提前完成。今年2月28日,船闸首次临时通航成功。记者在现场见到,六扇巨大的启闭闸门已建成,二期围堰完成使命后已被拆除,江水从泄水闸和门库顺畅流过。
三期围堰位于赣江中流,于去年8月29日合龙,主要保护12孔泄水闸水下部分正常施工。今年汛期来临前,12孔泄水闸混凝土浇筑施工也提前完成,为今年度汛提供了又一导流通道。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三期围堰是一个过水围堰,保护12孔泄水闸在枯水期内能完成施工;到了汛期,围堰可以过水,确保顺利泄洪。记者在现场见到,持续上涨的赣江水已漫过三期围堰,从12孔泄水闸正常穿过。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等主体部分位于赣江右岸,由一期围堰保护。目前,9台发电机组的安装施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区内有施工人员近千人;而围堰的外面,滔滔赣江水奔流而下。1、2、3、4……总共165个台阶!发电厂房底部低于赣江水面有20多米。记者从发电机房底部走到地面,有些气喘吁吁;再加上周围一期围堰的高度,总高度已超过10多层的楼房。
“一期围堰一直是工程防汛的重中之重。”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施工技术处刘祖斌处长介绍说,一期围堰长约1000米,虽然已经历过2011年和2012年两个汛期以及去年罕见早汛的考验,但工程参建各方仍不敢懈怠,已共同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储备了防汛物料,并制订了严密的防汛预案。一期围堰的防汛设计标准是防御10年一遇的洪水,即防御每秒1.74万立方米以内的洪水。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围堰紧急加高70厘米,可防御20年一遇的洪水。
目前,参建各方除加班加点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外,每天都会密切监测雨水情变化,防范赣江洪水,确保工程建设安全。
本报记者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