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山县南山乡王坊村李久民的林场,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顺着山势新栽的湿地松、油茶树,一派沁人心脾的绿色景象。
“我先前贩运木材,后来承包山场搞采伐,从商人变成了砍树人。后来,眼见一个个山头越来越秃,我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便想造林了。”江西宏业农林开发公司经理李久民告诉记者。2008年,已是成功木材商人的李久民将多年积累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从砍树人转身成了造林人。但荒山造林,流转山地是个大难题,面对思想比较保守的山民,李久民挨家挨户上门反复谈条件、做工作,先后在南山乡王坊、大葛、港口村流转了7000亩山地开发造林。“这些山地土层很薄,种树的成活率很低。”当年,不懂林业知识的李久民,从林业部门请来工程师进行土壤测试、对比试验,不李久民厌其烦地请教林农,精心选择造林树种。“新栽的湿地松,每年三四月和七八月都要除草,直到苗木长到齐胸高。”李久民说。
在王坊村提到李久民,村民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夸他是荒山绿化的功臣。“村民们把山包给他,农闲时来做工,农忙时料理自家田地,每年能做200多个工。”65岁的村民张寿延说。他是李久民雇了4年的帮工,每天工资80元,1年能赚2万元。
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家乡,改善生态环境,更能带领周围村民脱贫致富。李久民向记者介绍,他采取“林地入股,业主经营,收益分红”模式,已带动村民创收50多万元。现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户160户,户均增收5560元,先后雇用当地村民达7000多人次,共植树6万株,种湿地松5000余亩,油茶2000余亩。
“虽然雇请了村民巡山防火,但我几乎天天都要到山场看看。国家对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油茶低改等项目都有政策扶持。我准备再用3年时间,增加3000亩种植面积,让更多的村民得到更多实惠。”李久民信心满满地说。
曾宏坤 本报记者严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