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吉安全方位监管政府投资项目纪实:让阳光照进

2013-05-08 14:38

  串标、围标、标后监管难等难题,一直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深水区”,也是隐藏着腐败的“重灾区”。吉安市抓住标后监管、资金拨付、诚信体系等关键环节,用全方位监管给政府投资项目涂上了最有效的防腐剂。

  “五位一体”标后监管

  一家外地建筑公司因使用伪造的注册建造师证参与吉安4起工程招标,受到全市通报,被列入黑名单;某局6名领导利用职权,在工程招投标中违法分包、转包,贪污受贿,受到党纪政纪和法律处分……

  吉安市一直非常重视惩处公共资源交易的腐败。在工程招投标中取消报名环节,实行“网上下载标书,多银行多账户交纳保证金,资格后审”的做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业主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交易模式。为杜绝行政监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等存在的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建立了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行政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纪委监察局“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形成联动机制。同时,对全市2010年以来所有竣工、在建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排查和专项清理,对排查出的问题,纪检监察、规划建设、财政、审计、检察、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案件查处、移送、协办以及不良行为信息和标后监管联动管理机制,监督市场主体诚信履约。

  独立评审出色把关

  成立于2009年3月的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虽然只有8名工作人员,但一个个都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出色把关人”。4年间,他们累计完成投资评审项目2177个,审定资金67.76亿元,审减下来的市本级政府资金达12.52亿元,审减率达15.59%。

  中心秉承“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坚持独立评审,把住资金拨付关,确保评得准、算得清、过得硬。

  2012年8月,赣江西堤除险加固工程招标控制价评审。初审机构审核金额为1.18亿元。送到评审中心进行复审时,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在一大堆复杂的数据中敏锐地发现回填沙砾、挖淤泥土方量等工程量严重不符。

  “送审方案是买土回填,每立方米需要58元。我们则建议从河道直接抽沙回填,每立方米只要1.5元。在初审上又审减了2068.58万元。”市投资评审办负责人胡晓钢说,“如果不复审,这些虚增的工程量就不会核减。业主拿初审的价格去招标,那么损失就是政府的了。而且,同等规模项目间接复审只用20多天,工程单位造价明显低于同期同类工程。这样,政府每一分钱都可以花在刀刃上。”

  诚信管理严格准入

  从2011年4月开始,吉安市着力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体系,对进吉企业进行诚信管理。

  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指纹考勤则是对进吉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措施之一。根据诚信备案管理规定,外地建筑施工和监理企业入吉必须在本市有150至1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建造师、六大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指纹由施工管理站采集,这些人员每月必须两次到站里打卡进行指纹考勤。“以前某个项目两三百家施工企业去围标,但是实际后台老板仅几个人。进行诚信管理后,最大限度遏制了皮包公司、空壳公司现象的出现。有资质的外来企业也在吉安扎下了根。”市建筑施工管理站站长周世安告诉记者。

  除了诚信管理,吉安市还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违反招投标及标后管理规定处罚标准》、《“黑名单”适用范围》等制度,违法违规企业一经查实即被通报批评、上“黑名单”,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这些诚信记录、“黑名单”全部备案,在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开,随时接受查询。

  曹蕾本报记者刘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