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珠山区昌江街道大黄家弄社区有个专门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的“小银行”,社区居民只需“存”10元钱,就可在看病住院、子女读书等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应急借资。
党群互助会成扶贫帮困“小银行”
昌江街道大黄家弄社区地处老城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困难户,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了探索社区扶贫帮困长效机制,2010年,该社区组建了社区党群互助会,营造出党员帮党员、党员帮群众、群众帮群众的互帮互爱氛围。
“钱虽然不多,借资都在几百元到千元不等,但可以缓解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大黄家弄社区党支部书记柳冬娥介绍,作为政策帮扶的辅助方式,社区党群互助会是一种共同集资、惠及群众,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帮互助组织。资金来源采取个人集资与社区筹资相结合的办法,社区党员干部每人集资50元,低保人员每人集资10元,以及社区到挂点帮扶部门和地区单位筹资。
自该社区党群互助会组建以来,这个“小银行”解决了不少困难群众子女读书、生病住院和日常生活中临时发生困难时借资难的忧愁,帮助了22名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该社区有一户双残低保户家庭,由于供养正读大学的儿子,他们家庭经济状况十分紧张。一年来,他们共向“社区党群互助会”借资6次,时借时还周转度日。为此,“社区党群互助会”把这户家庭纳入重点帮扶对象,每逢过年都会送去慰问金。夫妻俩说:“社区党群互助会真是困难群众的好帮手,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困难户。”
党群互助会传递爱心接力
前不久,昌江街道童家下弄的三无老人朱梅香家中漏水停电,水电工肖序璋前往老人家中,自掏腰包给老人屋顶盖了9平方米的石棉瓦,重新铺好了电线。当记者问起肖序璋提供无偿帮助的原因,他指了指自己的膝盖,憨厚地说道:“前几年,我因工伤差一点腿没保住,是社区的党群互助会让我从艰难困境中挺了过来。看到这些老人家这么困难,我不帮他们帮谁?”
51岁的肖师傅是昌江街道大黄家弄社区党群互助会的积极分子,他帮助“空巢老人”、“三无”人员和残疾人排除用电故障从不收费,对其他人也只收成本费。在大黄家弄社区“小银行”的集资明细上,肖师傅还另补交了2000元的“入会费”。他说,社区有这么多困难户,多奉献一份力就可能帮助更多人,不能让爱心奉献在我这里断了。
昌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海媛说:“去年底,我们在总结大黄家弄社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开始在街道全面推广党群互助工作,以服务困难群众为目的,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重点,让爱心互助一直传递下去。”
夏玉成 本报记者邱西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