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国际车展,终于在5月份来到之前落下帷幕。
从数据上看,又突破了3项历史记录。展出面积达到空前的28万平方米,展出车辆1300余辆,近2000家的参展商已经超过了上届的1748家。
另外,参观人数突破80万人次,也远超上届的71.5万人次,问鼎世界五大车展中最具人气车展。
自主品牌加速创新
参加上海车展的厂商,少则花费近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上海是个限制汽车使用的城市。随着拍牌价格一路飙升,大概从2007年开始,上海国际车展便已失去了现场卖车的意义。
9万元,是上海地区拍牌的价格。20万元的售价,是目前大多数自主品牌车型的一个天花板。这意味着,20万元以下的车型,在上海车展上是很难有成交量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欣慰地看到,比亚迪、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展出规模庞大。同时,理念、启辰、思铭、首望等合资自主品牌也蜂拥至上海,展开了远交近攻。
通过自主品牌车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在现场看到了其在产品品质、成本控制、销售渠道等方面,已有了很大的创新且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
从概念车看未来趋势
创意、潮流、炫酷、奢华……这些词汇往往是人们对概念车的描述。不过,在2013年的上海国际车展,展出的69款概念车,似乎已不仅仅靠这些来吸引眼球了,而是更多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了节能、绿色、环保等更务实的方向上。除此之外,一些在国外车展首发的概念车型也在本届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如讴歌、宝马、丰田、三菱都拿出了未来几年即将量产的概念车。
混动、电动车成为了各大汽车品牌对未来概念车设计的核心诉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以所谓“蓝驱、蓝创、蓝动”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出现在大街小巷。
后车展时代精耕渠道
连续四年新车销售第一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市场是世界汽车产业的诺亚方舟。不管增速如何,但每年2000万辆整车的总销量,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继续繁荣。
上海国际车展,在庞大的产业和市场支撑下,正在物化为经济文化展示和输出的平台。那么,所有的汽车文化,都将在后车展时代得以吸收和消化。这些吸收和消化,动力来自于江西、安徽这些刚性需求旺盛且正在快速崛起的消费市场。
汽车是有轮子的。后车展时代,谁在哪些区域渠道里精耕细作,车轮便驶向那里。
文/记者罗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