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洁
在IPO这条大船上,光大证券已经成功登陆A股市场,东方证券却依然在监管层严厉审核的骇浪中摸索着上岸的路径。
早在2007年,东方证券便与光大证券开始合作互相保荐IPO,并在2009年顺利帮助对方上市。然而,为光大作嫁衣的东方证券,再一次在冲刺IPO的过程中受阻。
4月3日下午,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通报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核查最新进展,并进行下一阶段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本次选取工作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随机抽取,以目前提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的5%的比例来抽取,合计抽取30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创业板10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和会计部将同系统有关单位组成15个检查组开展检查工作。
这意味着,若证监会抽查结果不达标,这些企业将被迫退出IPO。东方证券正位列7家主板企业之内,其坎坷的IPO之路再添变数。
业绩剧烈波动 券商面临严查?
按证监会规定,东方证券已将抽查所需资料上报。
但从该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受证券市场大环境不好的影响,其业绩并不稳定,令人对其是否能顺利过关表示担忧。针对上述疑问,东方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处于静默期,暂时不便回应。
“被抽查企业需于4月9日将以下资料送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申报材料十套、保荐机构自查工作底稿、会计师自查工作底稿、报告期审计工作底稿。”因手头的东方证券项目被抽中,一位在光大证券投行部工作的人员在微博上吐槽了“中奖”的痛楚。他一连数个不眠之夜,光底稿就码了31大纸箱。
而据了解,此前只需要向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等结论性的材料,对于保荐机构的工作底稿并不要求上报,但此次却要求上报。
一位保荐代表人解释说,虽然按照相关规定,保荐机构的底稿必须充分符合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券商机构也会为迎合客户的需求,对于部分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底稿是反映一家中介机构是否细致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的最直接证据,与结论性的材料相比,底稿更明确地反映了中介机构做了多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