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5时,上交所的一纸公告或宣告了光大证券自营部门的“死刑”。上交所公告称: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这也就意味着,光大证券的违规下单指令将进入正常清算环节,这样一来,光大证券的自营部门将会因为一个错误的指令,直接使整个自营部门,甚至光大证券遭受灭顶之灾。
业内传闻,光大证券自查报告已上交证监会,8月16日上午的乌龙事件下单230亿,成交72亿,涉及150多只股票。但如果按业内人士推测说是申购中国重工过程中的操作错误,那么仅为了完成中国重工的配置,光大证券就需要花费133.8亿元的资金。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消息人士指出,交易所已联系上光大证券,是光大系统问题,他们技术人员在查,但还没查出原因。 50ETF股票被打涨停,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光大证券计划通过申购50ETF换停牌的中国重工。
而操作失误的部门,据消息人士透露,是由于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投资部门,在下单的时候,将一个原本是3000万股中国重工的下单指令,最终变成了3000万手(30亿股)。
单纯从需要置换的中国重工来看,要完成3000万股(按照中国重工4.46元的收盘价计算),需要1.338亿元,但由于下错了指令,直接导致需要配置的相应标的股的资金放大了100倍,整体配置的资金规模也放大了100倍,远远超过133.8亿元。
这样大的资金规模将是光大证券所难以承受的。按照海通证券3月28日研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光大证券自营盘的规模为214.2亿元,按上述业内传闻,要完成这个交易所需要的资金规模高达230亿元,按光大证券自营部门2012年年底1.66亿的收入,自营部门需要干43年。 据21世纪网(微博)延伸误导下高价买入的投资者如何索赔?
因光大证券交易系统出现问题,16日A股市场上演了史上最大的“乌龙指”事件。市场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波动,不少投资者因跟风进场而损失惨重。 “误操作”影响或延续
16日上午,A股走势在11时突然出现异动,包括14只银行股在内的71只沪深300成分股瞬间被拉升至涨停板,沪指瞬间高涨6.52%,直冲2200点。不少投资者跟风追涨,高位套牢。
午后,光大证券公告,该公司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随后,大盘迅速下跌,沪深股指反转下行、由红转绿,尾盘跌幅分别为0.64%和0.74%。
短时间内市场的剧烈波动,让不少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当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量猛增至逾2500亿元,除光大证券自身产生了巨大的套牢盘以外,该行情也对市场产生误导,许多投资者冲动入场、高位接盘,全天暴涨暴跌的“过山车行情”使跟风炒作的股民损失惨重。
同时,市场担忧下周光大证券要出清16日误买的现货头寸,将在下周做空市场;受其影响,其他投资者也会同时做空或者止损,可能导致股指下挫,中小散户或将再度蒙受损失。中金所盘后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期货席位大幅增加7023手空单,涉及金额达48亿元,一举成为最大的股指期货空头,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担忧。监管层应尽快调查定性并处罚
光大的几十亿错误盘诱发市场“过山车”行情,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一位股民在网上抱怨,当日他跟风进场,补仓8.3万元,目前仅余1.7万元,亏损比例达80%。
从历史来看,技术性操作出现失误后,由于判定是否主观违规难度极大,即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鲸”事件,目前也无明确说法。因此,投资者越发担心,此次仍是“机构出错、股民买单”。
在“乌龙指”误导下高价买入的投资者如何索赔?专家认为,此次投资者能否获赔将首先取决于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及之后做出的处罚决定。
金德环表示,要根据调查得到的事实来决定是否应当赔偿。如果本次事件完全是由光大证券有意操纵市场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则投资者的损失应当由光大证券负责赔偿;如果本事件确实是由于误操作导致,则光大证券不应该承担投资者损失。“因为资本市场投资是独立的行为,任何投资人都不应该直接依赖于别人的信息,而不假思索后进行投资。但光大证券难辞其咎,毕竟恶果是由其误操作引起,监管部门可酌情让光大证券给予一定的补偿。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证监会应尽快彻查并定性本次“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并尽快给出行政处罚。因为根据《证券法》,如果投资者要索赔,必须以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为依据。另外,律师建议,当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后,光大证券可借鉴“万福生科案”中平安证券的做法,进行先行垫付赔偿。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