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和他的“蓝色起源”团队与美国航天局负责人会面。
乔布斯逝世以后,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49岁的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弗里·贝索斯一直是热门人选,一直比较低调的他,近日自掏腰包2.5亿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
吃惊的人们甚至相信了《纽约客》专栏作家的恶搞段子:贝索斯在浏览《华盛顿邮报》主页的时候,不小心误点了鼠标,结果把整个报纸都买了。但了解贝索斯做事风格的人,在得悉他这一投资时,并不会感到太惊讶。
25岁当上副总裁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贝索斯在一次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说。
贝索斯无疑是有天赋的。
贝索斯的外祖父是美国前原子能委员会的一位管理人员,是一名火箭专家。4岁到16岁,每个夏天,贝索斯都在外祖父得克萨斯州的农场中度过。
在橡树下,他伴着野火鸡和绵羊。在这里,他学会清扫畜栏、为牛做阉割、安水管、使用弧焊机等一系列手工活。
“在这里,我会学到什么都要靠自己。”贝索斯说,“如果有东西坏了,修好它。而要令其焕然一新,你就要达到旁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专注。”
也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贝索斯曾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而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之后,他的“专注”转向了计算机。他说:“我已陷入计算机不能自拔,正期待着某些革命性的突破。”
大学毕业后的贝索斯,先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后来跳到华尔街一家信托公司,25岁就当上副总裁。
告别华尔街投身硅谷
“将来当我年届八旬回首往事时,我不会因为今天离开华尔街而后悔,但我会因为没有抓住因特网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而后悔。”贝索斯如此袒露自己的心声。
1994年,一个数字让贝索斯决定作出一项重大的选择:互联网使用人数每年以2300%的速度增长。
短暂考虑后,贝索斯决定放弃优厚稳定的生活,从纽约搬到西雅图,横跨美国东西部,告别华尔街,投身硅谷。
贝索斯夫妻两人开着车,从纽约搬到了西雅图。一个在业内流传的版本很神奇:当时贝索斯在路上让妻子开车,自己在车上完成了创业商业书。到了西雅图之后,贝索斯在郊区租下了一个车库,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贝索斯用了不到四年,就成功书写了一个互联网的成功故事,亚马逊之父成为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风云人物。
顾客当宝,雇员“当草”
建造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很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根据现在所了解的情况,这正是贝索斯的价值所在。
十几年来,亚马逊经过了重大的转型,从专门卖网上图书到综合性的网上商城,其顾客满意度名列美国大公司前十位。
与大多数硅谷老板不同,贝索斯的哲学是“溺爱”顾客,而非自己的员工。在最初建立亚马逊时,每个员工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跪在地上将顾客订的书包扎好,因贝索斯没有购买用于包裹书的桌子。
贝索斯会亲自阅读顾客的邮件,而不是委托他人处理。每年都会有顾客的建议被转化为功能上的改进。他在亚马逊有个内部绰号“空椅子”。每次开会,贝索斯会在桌子前放一张没人坐的椅子,告诉所有与会者,这是最重要的参会人—顾客。
投资项目都很“前沿”
贝索斯曾经说过:“发明创造,必须做好长时间被误解的准备。”
根据福布斯2012年的富豪榜,贝索斯身价252亿美元。很多人将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视为贝索斯一系列私人“古怪投资”的一项。
2011年,他也是自掏腰包4200万美元,雇人在得克萨斯西部的一个山洞里放置一口“万年钟”,这钟的秒钟每一年走一刻度,世纪指针每一百年走一刻度,计划能够运行一万年。他还捐款1500万美元给母校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一个大脑研究实验室,以完成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理解大脑。
纵观贝索斯人生中的多次收购案,不难发现他的收购都很前沿,而且并不是没有收益。
2000年,一直有着宇航员梦想的贝索斯成立了一家名叫“蓝色起源”的公司,专门从事太空科学的研发。因其设计的宇航员逃生系统等获得了美国航天局3700万美元的奖励,去年夏天,“蓝色起源”公司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开始进行私人飞船测试项目。
《华盛顿邮报》历史悠久,被电商收购难免让人惋惜,但电商大亨要如何改造之?仍然值得期待。 (储信艳)
眼光在未来的人
—这是《时代》周刊对贝索斯的简介。1999年,创业不到四年的他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贝索斯的管理哲学
新创意用写
贝索斯曾经说过,集体阅读有助于保证团队的注意力不被分散,记录的能力比管理能力更重要。他说:“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你根本无法写出一篇长达六页、叙事结构的备忘录。”
工资发股票
亚马逊不给员工发高工资,甚至不买价格高昂的现代化办公家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员工报酬不丰厚。亚马逊更喜欢用股票而非现金激励员工。
两个比萨原则
贝索斯主张企业实行分散管理,在这种氛围下,独立思考能在与集体意见的较量中占得上风。贝索斯说:“如果两个比萨都喂不饱一个团队,那说明它太大了。”
思考未来
《连线》杂志在1999年一篇有关贝索斯的人物专访中披露,他每周都会预留出两天轻松的时间来畅想,寻找新创意。有时,他只是上上网,或者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逆向工作法
贝索斯在2008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最终,现有的技能都将过时。‘逆向工作法’(一切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技能并加以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