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升级与提速:江西发展新追求[图]

2013-07-29 10:28

  嘉宾名片

  汪玉奇 男,1953年生,江西上饶人。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企业经济》杂志主编、省社联副主席、省社科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已发表200万余字学术论著,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近年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对接长三角,推进大开放》、《江西经济评估与展望》、《CEPA与赣港经济合作》等,得到决策层的重视与好评。

  特约主持人名片

  彭春兰 女,1948年生于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江西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37年,历任副总编、副社长、总编辑。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现为江西省记协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学会会长。南昌大学、江西师大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散文集《走过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专著。

打造“昌九一体化”,南昌正在发力。记者李龙摄

  江西梦

  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强卫书记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江西发展总思路。讲话形成的过程,体现了问计于民、科学决策的新境界。

  彭春兰:当前,全省上下关注的目光都聚焦于省委十三届七次(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的讲话。作为新任省委书记,他在讲话中提出,要以中国梦为引领,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讲话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您对这个讲话总的印象如何?

  汪玉奇:强卫书记是今年3月底出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近4个月里,他走遍江西,深入到企业、乡村、社区,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且听取社会各方面关于加快江西发展,实现江西崛起的意见与建议。强卫书记是在这样一个工作基础上发表这一重要讲话的。这个讲话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新境界,体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宽广胸怀,体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工作作风。如果要我对这个讲话作一个评价的话,那就是:讲话把党的十八大精神与江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了江西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体现了近4500万江西人民实现“中国梦·江西梦”的意志与智慧,必将对江西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四大亮点

  昭示江西站在新起点

  这是对江西省情的“把脉问诊”;这是江西发展总思路的“宣言书”;这是江西空间布局新战略的“双头龙”;这是江西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动员令”。

  彭春兰:我感觉,强卫书记的讲话,是在关键时刻对江西发展关键问题的郑重阐述,通篇说真话实话,但朴实中见思想锋芒,务实中显创新锐气,可谓高屋建瓴,亮点频现。请您就讲话中的突出亮点,为读者做个梳理。

  汪玉奇:我认为,这个讲话有四个光彩夺目的亮点。

  亮点一

  对江西现阶段基本特征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

  汪玉奇:对于江西决策者来说,抓住江西发展现阶段基本特征,就能够使决策符合江西实际,这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爬坡期”的说法很贴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重要判断,他指出,中国依然处于重要的、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与条件已经改变。我们看到,这种改变使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阶段,进入到个位数增长阶段。但是在中国经济下滑的过程中,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在两位数以上,出现了“东慢中快”、“东慢西快”的新格局。在此情况下,江西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像一个爬坡过坎的关口。如果江西经济不能稳住两位数增长,也下滑到个位数,那么江西不仅将拉大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而且将拉大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江西经济将进一步边缘化。

  “攻坚期”这个判断充满清醒,充满紧迫感与责任感。2011年,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进度是83.2%,我省只达到79.3%。在6个大项指标、63个具体指标中,江西有3个大项指标、10个具体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江西人民最强烈的愿望。能不能缩小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屈指算来,我们只有不到8年的时间。现在对于江西来说,到了“只争朝夕”的时候。我们要攻克的最大难关就是,如何保持江西较快的发展势头,较高的发展质量,使我们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跟上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提升期”的判断富有战略远见。江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着明显的生态优势。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江西的生态优势十分脆弱。因为它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基础上,是一种原始性的生态优势。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稍有不慎,生态优势就可能毁于一旦。我打一个比喻,江西的生态优势就像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全球。但是瓷器是脆弱的,轻轻一击就碎。江西的生态优势就像景德镇瓷器一样精美,但需要我们高度珍惜,十分坚决地予以保护。所以提出“江西正处在生态建设的提升期”是十分准确,十分有远见的,充满了忧患意识。

  彭春兰:三个“期”的概括,是对江西省情“把脉问诊”作出的正确判断。

  亮点二

  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总思路。

  汪玉奇:这个总思路内涵丰富、新风扑面,指明了江西在新的起点上走向美好前景的前进方向,其有四个特点:

  体现了追赶与转型的统一。江西是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是江西最突出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加快发展是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摆在江西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所以追赶是江西最重要、最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我们的追赶不是粗放型、高消耗、低质量的追赶。单一的片面的GDP的追赶,不能使山更绿水更清,不能使江西人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样的追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追赶必须是又好又快地追赶,必须是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地追赶,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型。所以同时提出升级与提速的发展要求,体现了追赶与转型相统一的战略思维。

  体现了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报告提出,江西产业发展重点是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此为重点构建江西绿色产业体系。这一思路把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闪耀着全新的发展智慧。我们讲经济增长,必须讲生态平衡,必须讲可持续发展。只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这样的金山银山没有价值。只有绿水青山没有金山银山,人民群众依然不能幸福。用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与经济统一起来,总结和概括了江西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新鲜经验,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智慧,这一创新性引人注目。

  体现了增长与民生的统一。强卫书记在讲话中,不仅讲增长,而且强调了在增长过程中如何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问题,特别是他针对江西职工群众普遍反映收入偏低的问题,不掩饰、不回避、不推诿,果断地、真诚地、坦率地作出了回应。讲话指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已经做出让人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实现这一目标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明确提出要加大民生投入促增收,推进就业创业促增收,调整分配关系促增收的思路与举措,使人们看到“腰包鼓起来”的美好前景。讲话还就我省385万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等问题作出了专门的部署,体现出省委关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怀和深厚情感。

  体现了坚持与创新的统一。讲话开篇就指出,新世纪以来,江西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江西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历届省委提出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是符合江西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这充分体现了坚持正确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工作的连续性与政策的稳定性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当然,这个报告又根据中国经济的新形势,江西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观全篇,讲话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打造江西经济升级版。强卫书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钉钉子”的说法,表达了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幅蓝图画到底”的信念与信心,使我们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彭春兰:这四个统一,让我们领会了江西发展总思路"宣言书"的深刻内涵。

  亮点三

  在江西空间布局上突出重点,明确提出了实现“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方针。

  汪玉奇:在江西发展过程中,我们当然要统筹兼顾,协调区域发展。但是在16.7万平方公里的省域范围内,尤其是江西还处在欠发达的时期,不平衡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是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让那些具有明显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机遇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最后带动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口发展起来。这是后进地区加快发展,实现进位赶超的普遍规律。我们要在这条历史经验中获得启发。

  江西东西南北中,同样也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条件。当前,南昌和九江在江西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的区位优势和特别的有利条件。南昌是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九江是江西唯一的沿江城市,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是江西大运量、开放型工业极为宝贵的空间资源。把南昌和九江“捆绑”起来,使它们的经济总量在5年左右力争达到全省45%以上,江西就有了带动全省、辐射全省的增长极。强卫书记在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的把南昌打造成核心增长极和九江进一步实行沿江开放开发的战略决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实现“昌九一体化”。双核心城市是区域形成核心增长极,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实际上是运用这一成功经验,在江西打造“昌九”双核心增长极。

  我注意到强卫书记提出的思路是“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这里的龙头包含了两个城市:南昌和九江。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是江西生产力空间布局重大的创新。俄罗斯被称为是“双头鹰”的国度,湖北被称为是“九头鸟”的省份,我顺着这个说法,江西的生产力布局将进入到“双头龙”的新阶段、新时代。

  彭春兰:首次提出“昌九一体化”战略,“双头龙”将使龙头高高昂起。

  亮点四

  解放思想无止境。

  汪玉奇:强卫书记讲实干兴赣的时候,第一条讲的就是解放思想,提振精气神。新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两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在2001年开始的思想大解放活动,着重破除计划经济、自然经济对江西思想的束缚。我们形成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新思路。以94个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省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轰轰烈烈地“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融入全球化”,使江西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的2008年,我们提出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战略机遇期。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保增长、促稳定、惠民生,使江西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中,GDP过了一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过了一千亿元大关,让江西经济站到了新的高度。

  这次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着力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志向;要着力克服萎靡不振、消极悲观的思想,牢固树立奋起直追、争创一流的志向;要着力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牢固树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志向;要克服依赖等待、畏难观望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向。这里的“四破四立”很有针对性。这里的“破”充满解放思想的锋芒。解放思想是加快江西发展的法宝,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将迎来又一轮解放思想的新高潮。

  彭春兰:我们欣喜地听到,江西发出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动员令”。

  总有一种情怀催人奋进

  强卫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奔涌着加快发展的激情,展示了催人奋进的情怀,折射出振聋发聩的警醒。

  彭春兰:强卫书记的讲话中,常有一些直抒胸臆的“动情点”,或令人振聋发聩的警句。这种语言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比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论多么赚钱的项目,如果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都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如果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建设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有“坚决摒弃‘和稀泥’和‘花钱买平安’式维稳观”、“挤水分、去虚胖、练肌肉”等等。我觉得这些语言展示了他的情怀和执政理念,很有特色。您作为经济学家,刚才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讲话,能不能再从人文角度谈谈感受?

  汪玉奇:强卫同志这个讲话,我觉得在文风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富于激情。他的讲话奔涌着一种加快发展的激情,充满着一种只争朝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第二个特点是深刻性。有不少的警句令人深思,或令人畅快,表现出他与江西人民心心相连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表现出这位儒雅的省委书记,内心的激情和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儒雅不是脆弱,在儒雅的风采中,恰恰包含着思想的锋芒,恰恰包含着理论的成熟。强卫同志指出的许多问题,有的是江西痼疾,有的是江西痼疾在新的形势背景下的折射与表现,是严重影响江西发展,被人民群众所厌恶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是实干兴赣的障碍。强卫书记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让我们在淋漓畅快的同时,看到了希望。

  江西这片土地,让人自豪、让人眷恋。可当我们走进她深处,看到某些落后、麻木、甚至阴暗的地方时,又不能不感到遗憾、痛苦、焦虑。我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经济学工作者,这种情绪的交织是非常复杂和十分矛盾的。但是,当我们俯瞰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满目绿色;当我们回顾这片土地走过的历程时,她总是铿锵前行。因此,我们的信心,我们对这片土地美好前景的愿望,总是一次又一次像火焰一样燃烧起来。省委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强卫书记的这个重要讲话,使人们在期待中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