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官方媒体《上海证券报》近日披露,本月第一周内,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700亿元(约合183亿美元),或给正设法抑制信贷增长的监管者们敲响警钟。
交易商指出,6月初中国银行业也曾出现类似大规模的贷款,而中国人民银行当时做出的回应是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施以尖锐的流动性冻结。到目前为止,信贷紧缩已经在货币交易商中引发恐慌情绪,致使中国国内股票指数大幅下滑,并且导致全球市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的担忧加剧。
据《上海证券报》提供的数据,7月初,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非比寻常的高”。据预估,整个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2700亿元,而6月份最初的前10天内,四大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2170亿元。
交易商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就此严峻形势召开会议,对那些大规模贷款的银行发出警告,并且指出从货币市场借来短期贷款并以此延长中长期贷款的银行已经在资产和负债配置的问题上犯下了错误,因为此举将增加系统性风险。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仍拒绝向货币市场注入大规模流动性。
据报道,中国银行业被要求满足一系列旨在证明其金融稳固的监管测试,其中包括每个月底的75%的贷存比。为了达到75%的贷存比,一些银行经常会从银行间同业拆借贷款市场筹集资金,致使短期利率承受短暂上行压力。银行业业内人士认为,贷存比指标操作性强,仍是控制银行放贷冲动的最好抓手。(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