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平安江西,助力全面小康梦

2013-09-06 11:07

  “平安和谐是小康的内涵、人民的期待、发展的前提。”今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江西、平安江西、文明江西的理念,描绘了“小康提速”的美好愿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中,平安和谐是基本标志之一。围绕省委全委会平安江西建设的总要求,顺应广大群众的和谐平安期待,我省加快深化平安建设的步伐,创新平安建设理念,坚决摒弃“和稀泥”、“花钱买平安”等扬汤止沸式的维稳观念,着重从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人民调解,全靠一张嘴。”饶华芳是万年县青云镇人民调解员、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被当地乡亲称为“铁嘴律师”。在调解当地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几十名受害人家属与肇事司机争执不下,饶华芳同这些家属吃住在一起,最后在4天之内同所有的家属谈妥赔偿事宜。

  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负责人认为,法律是刚性的,判决也是刚性的,容易出现“判后不服”现象。相反,调解是双方自愿的,调解完后,很少发现当事双方再有“翻烧饼”(反悔)的现象。

  经过人民调解,大量矛盾纠纷在进入司法渠道之前得以化解。“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排查矛盾纠纷627200件,化解矛盾纠纷602996件。“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多年实践证明,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环节化解,效果最好。”南昌大学教授郑红认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能否有效发挥人民调解优势,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更好发挥调解的作用,省司法厅日前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平安江西建设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继续发挥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向企业、保险合同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物业纠纷、地域边界纠纷等领域拓展,努力构建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刑事和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多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信访:畅通诉求渠道减少源头矛盾

  “您好,请坐,您有什么困难和诉求?”近日,在上饶市信州区信访局,区委书记郑晓春一句问候,开始了一场和来访群众苏某面对面的真情对话。原来,苏某多年来因为店铺拆除未得到安置问题一直向有关部门反映。当天,在郑晓春协调下,区房管局等多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面对面倾听苏某诉求,长达十几年的安置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以前追着找干部,而且不知道找什么部门好,现在干部上门解难题,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反映自己的问题,有理公开讲,是非大家说,这口气顺多了。”苏某高兴地说。

  “老百姓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也不会来上访。”郑晓春说,党政领导要体察民情,就地化解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这不仅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还有利于从源头化解矛盾。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全省信访系统日前开展“平安信访”建设活动,要求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平台,实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要求坚持党政领导包案化解突出矛盾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实现接访方式上多样化,可以是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也可以带案下访。但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绝不能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有关法律专家认为,面对信访维稳新形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信奉“能压下就有两下、摆平就是水平”等权宜性治理方式,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以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稳定,充分认识稳定问题是社会进步中的问题,只有在化解矛盾中不断达成新的稳定状态,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重心下移:被动维稳转向主动创稳

  今年8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莲花县出现大旱。旱情不仅牵动着农民的心,也牵动着当地干部的心。8月13日,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赶赴扶贫点湖上乡湖上村、车田村、凡家村抗旱,与村民共渡难关。

  “村里来了抗旱工作队,没想到这些干部还带着铺盖,住在了村里,像亲人一样为我们办事。”群众由衷地称赞:“好作风又回来了。”

  “事实上,我们给群众办了实事,使群众得了实惠,我们自身也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抗旱工作队的同志说,原来不熟悉农村的,现在熟悉了;原来不了解农民的,现在比较了解了;原来对农民感情不深的,现在有了感情;原来不会做农村工作的,现在会做了。

  访民情、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在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把倾听民声与化解民怨结合起来,通过面对面拉家常,耐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释疑解惑,积极疏导教育,使群众变“怨气”为“客气”,变“误解”为“理解”;把贴近民心与宣传政策法规、改善民风结合起来,主动宣讲惠农利农政策、法律法规,让群众知晓,引导群众端正认识,拥护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把掌握民情与多办实事、解决民忧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疾苦,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身临其境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干部对群众的疾苦更上心了;通过上门问计,群众和干部的心贴得更近了;通过宣传政策、上党课,干部和群众的目标更一致了;通过为民办事、排忧解难,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更深了。”江西师大教授李卫说,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推进“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龚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