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1日征求意见结束以来,新股发行改革传出不少的建言,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恢复市值配售的建议。而股市却是谈IPO色变,新股发行改革为何如此影响股市,市值配售新股靠谱吗,还有更好的发行方式吗?周五下午,记者就投资者感到困惑的话题,与各位分析师展开了《高谈阔论》。
■记者高志远/文
嘉宾:
江西财大副教授 李思敏
资深证券分析师 程荣庆
中信建投分析师 危斌
南京证券分析师 袁飞林
主持:本报记者高志远
IPO为何如此影响股市
记者:近日,新股发行改革的建言引发股指大幅震荡,IPO为何如此影响股市?
李思敏:因为IPO牵涉到发行人、承销商、机构投资者及一般投资者利益及证券市场长期发展,而发行制度改革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来满足市场多方主体的预期,如此制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很难兼顾所有主体利益实现平衡。
程荣庆:IPO之所以会如此刺激市场神经,就是因为上市公司中出现了太多的只重圈钱、不重回报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采取欺诈的手法上市,上市后业绩就开始变脸,让投资者饱受损失。由于监管层对IPO违规上市没有实行重罚,上市公司违法成本过低,才会出现违规上市屡屡出现现象,使得市场一谈IPO就色变。
危斌:股市永远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融资功能是股市的主要功能,新股IPO重启能恢复股市融资功能。从长远看,能够促进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能推进股市健康发展,使整个经济步入健康循环的轨道,因此从长期考虑,合理的新股IPO对经济和股市有益无害。
袁飞林:目前市场处于弱势整理的格局,成交量始终维持在相对低点,IPO重启预期,无疑将会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市场资金面将面临巨大冲击,投资者的悲观预期加重,所以会加剧股指的震荡。
市值配售新股靠谱吗
记者:恢复市值配售的建议呼声较大,你认为这种方式靠谱吗?
李思敏:个人认为,市值配售同样不能完全从深层次解决市场基础中的矛盾和问题,但从所有发行方式看,至少其公平性效果会相对好点。
程荣庆:从本质上看,IPO重启困扰市场的不是发行方法的问题,而是如何杜绝造假、如何把违法违规者罚得倾家荡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市值配售等发行方式,都对营造一个健康的新股发行环境无益。现在的管理层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本末倒置,在发行方式上做文章,根本就不靠谱。
危斌:所谓市值配售,就是新股仅向持有流通股票的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每万元流通股票市值被分配一个编号,发行新股时通过摇号方式确定中签者。在这种发行模式下,只要持有一定数量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者才有资格申购新股,而在申购过程中无需先拿出相应的保证金,只需在中签后资金账户上有相应的购买股票资金就行。应该说,市值配售的最大特点,取消了投资者直接从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资格,明确新股只向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者配售,这就打破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一、二级市场收益与风险不平衡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鼓励投资者进入二级市场持有股票的作用。因此,该政策的推出在当时被视为股市的利好,客观上也确实对推动大盘的上涨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市值配售建立在“新股不败”的前提上,客观上是把配售新股作为一种特殊的“福利”发放。2011年以来,新股的破发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市值配售能否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呢?显然,把一种风险投资当作对投资者的奖励,这在逻辑上是十分荒唐的。
袁飞林:市值配售是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流通市值进行的一种新股发行方式,它只改变了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门槛,而没有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和未来市场扩容的压力。我们认为,它只是一种发行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炒新的程度,为IPO重启提供正能量。
还有更好的发行方式吗
记者:看得出来,大家不怎么赞同市值配售,但还有更好的发行方式吗?
李思敏:目前股票市场定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虚拟市场,制度建立更多兼顾了发行人利益,但目前发行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发行人的高溢价发行圈钱、套现及造假,制度改革应该直指这些核心问题,并加大违规成本。
程荣庆:既然IPO重启不是发行方式的问题,管理层就要从严肃法律法规入手,让那些真正优质的企业进入到证券市场,把害群之马绳之以法,在证券市场积极提供正能量。否则,IPO即使重启,还会出现再度停止的现象。
危斌:市值配售本身也是有利有弊的,自然会为部分投资者叫好,又为部分投资者所不满。所以,应该对IPO制度作更加深入研究,以改革的思路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包括市值配售在内各种发行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形成一个更加合理并且可操作的IPO模式,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市场环境。
袁飞林:证券市场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圈钱的市场,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成本太低,市场扩容节奏太快,整个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因此,我们认为,引进优先股、延长限售股减持期限和减持门槛以及新股期权等方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