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村道,漂亮的洋房,黄昏不见炊烟,四季瓜果飘香。在兴国县高兴镇高湖村,一幅幅秀美的田园风光让人无比向往。“猪场建沼气池,沼液入田园,沼气进农家。自从有了沼气池,我们村就变了样。”村党支部书记卓日祥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高湖村在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实践中,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探索出变废为宝,靠种养致富的新路子。
经济:村民过上低碳生活
“扑哧扑哧……”8月6日中午,家住高湖村井光组的刘桂平打开沼气灶开关准备做饭。不一会儿,蓝色火焰上,煮熟的米饭散发出阵阵香味。“过去除了上山砍柴,我们家每个月还要花掉几十元电费烧水做饭。自从用上了沼气,我们一日三餐的燃料问题就全解决了,一年可省600多元。”刘桂平高兴地说。
做饭烟熏火燎,粪坑臭气冲天,柴草随意堆放,苍蝇四处乱飞。这是昔日高湖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村民家中燃料主要是以柴火为主。上世纪80年代,在水保部门工作的杨大恩外出学习时,对使用沼气的好处有所了解,回来后在家里建起了全村第一口沼气池。看到老杨家用上沼气后,房前屋后再也没有猪牛粪便,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沼气还能用来照明,村民们纷纷效仿。
沼气的推广无疑改善了村民的生活。“钱省了,时间省了,柴火也省了,节能环保,又可以增加收益,我们过上了低碳生活。”这是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听到的村民共同的感受。
环保:人畜粪便变废为宝
“我家建起沼气池后,原先村民讨厌的猪粪便变废为宝了,村庄的环境也好多了。”高湖村生猪养殖户付观平提起养猪经历感慨万千。
前几年,付观平走上养殖致富之路,在离自家屋子不远处建起养猪场,存栏量达100多头。可刚开始养殖时,养猪场的粪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简单地通过地沟直接排入水渠,污染了环境,蚊子、苍蝇到处乱飞,村民们对此颇有怨言。
在高湖村,像付观平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而且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养了几头猪。一边是致富的迫切愿望,一边是日渐糟糕的生活环境,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该村结合国家推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鼓励村民大力兴建户用沼气池。县能源办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给予兴建沼气池的农户补助。“我们用的沼气灶都是县能源办免费提供的,不花自家一分钱。”刘桂平告诉记者,农户每建池一口(以8立方米为例)政府补助建材及沼气灶等费用1500元。同时,该县加大培训力度,派出技术人员到户积极指导规划、建设、使用。目前,全村已建设沼气池436户,入户率达85%。
沼气池建好后,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杂草或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物都可作为原料,汇入池里发酵分解产生沼气。村民使用燃料由此转向以沼气为主,既无污染且使用方便,免去了村民砍柴的艰辛,又保护了环境,村里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沼气发酵残留物对23种农作物病害、24种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与许多目前使用的农药相当。
有机:特色种养铺起致富路
“施用沼气肥的葡萄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0%,葡萄的抗病能力要强得多,产量也更高了。”8月5日,正在葡萄基地里抽取沼液施肥的王良勇介绍道。
今年30岁的王良勇2011年退伍回到家乡创业,承包了10余亩地种植葡萄、红提子,成为村里的产业大户之一。他说,基地的葡萄到明年是丰产期,葡萄和提子的产量可达1万余斤,估计产值有10多万元。
据该县能源办工作人员介绍,投入沼气池内的原料经密封发酵后产生沼液和沼渣。沼液中含有水溶性的多种养分,是一种速效性肥料;沼渣中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功效的优质肥料。沼液、沼渣作为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的有机肥,可提高肥效20%。一口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年可提供沼液10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15%。
自从修建了沼气池,王良勇等种植户就可以开着抽粪车从沼气池中抽取沼液运到果园给果树喷洒。在沼气池没有建成之前,果农每年要花费两三万元用于购买鸡粪鸭粪等有机肥。而用沼液施灌,使种植户省去了这笔费用。同时,用沼液、沼渣种出的水果、蔬菜,品质、外观、味道都有较大提升,客商抢着上门收购。
沼肥“反哺”当地绿色农业,高湖村逐步形成“猪—沼—果”的循环经济链条,探索出了沼气做菜烧饭,沼液、沼渣作肥,养殖零排放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该村以脐橙、甜橙、布朗李、板栗等为主的山地果业面积达6000亩,发展大棚蔬菜130亩、西甜瓜100亩、葡萄150亩,全村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较大调整。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有了沼气池这个中介,一个生态、富裕、秀美的高湖新村脱颖而出,2011年,该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赖福鑫曾荣华本报记者鄢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