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蒋巷镇四面环水、土质肥沃,自古便有“江南粮仓”美誉。而三洞村更是蒋巷镇的水稻主产村之一,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700多万公斤。
往年到了三四月份,农民家里粮食早已基本清空,卖粮款都进了腰包,但今年直到现在,全村还有约300万公斤存粮,这可愁坏了不少等着卖粮款应付春耕的种粮户。
种田好手遭遇“卖粮难”
刘和平是三洞村的种田好手,尽管今年已经65岁,老两口还承包了24亩田种水稻。去年粮食丰收,老刘收获了近2万公斤稻子。但是,“丰产”并没有带来“丰收”,老刘没有盼到往年的好收益。
推开老刘家的大门,客厅里堆放着上百麻袋稻谷,有约5000公斤,都是去年收的优质稻。看着这些黄灿灿的稻子,老刘丝毫没有丰收时的喜悦,对于他来说,这些存粮现在有些“烫手”。因为已经等了三四个月,都还没有卖出去。
去年中晚稻刚开秤时,收购价达到每百公斤290元,尽管这个价格已挺高,但老刘并没有心动,按照自己的经验,“每年春节过后,价格都会上涨”。
不过,老刘就为自己的举动后悔了,去年10月底起,粮价就开始下跌。当时,粮贩子给老刘的报价是每百公斤260元,但他的心理价位是272元。老刘说,现在的优质稻价格已经跌至每百公斤240元,品种差一点的晚稻,价格甚至跌至220元。
眼下春耕已过,正是农民们集中投入的时期,化肥、农药、除草剂……都是要现钱购买的,现在家里这么多存粮卖不出,老刘开始有些心慌了。
保有坐等粮价上涨心态的,并非老刘一人,许多农民都同样持惜售心态。三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友生说,这是农民根据多年粮食市场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目前全村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存粮,全村存粮总量约有300万公斤。
据了解,为了缓解农民卖粮难现象,去年我省分两批在部分县(市)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时间还延长至今年1月31日,但很多农民持观望态度。南昌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安义县也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是,收购的粮食数量并不多,原因还是在于许多农民不愿意卖,认为价格会上涨。
粮贩不上门农民心慌慌
“去年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粮贩子像‘走马灯’似的,一天能看到好几拨。”老刘说,往年早稻开镰时,粮贩子就开始活跃,自己带着磅秤、货车和大把现金,看到路边晒干的稻子,就直接收购。
但是,今年来村里的粮贩子越来越少了,最近这一个月,更是没看到一个,老刘有些心慌慌。他说,“粮价下跌,粮贩子赚不到钱,自然就不会来收粮。”
种了一辈子田,老刘对市场行情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他说,每年有3个卖粮高峰期:每年3月春耕前后,是粮农扎堆销售存粮的时段,因为要销粮买化肥、农药等农资,而这个时候正值粮食“青黄不接”,价格也较高。此外,就是每年7月、10月前后早稻和晚稻的收割期。这样看来,老刘已经错过了一年间最好的粮食销售期。
三洞村有一家粮食加工厂,每年有五六百万公斤加工后的大米销往省内及周边省份。不过,两个月前,往日机器轰鸣的车间变得冷冷清清。一名留守工人说,现在粮价下跌,赚不到钱,加工厂就停产了,更换新机器。几个月都没有下乡收粮了,仓库里还有20多万公斤稻谷没有加工,都是去年以每百公斤280元左右收购的,与现在的收购价相比,相当于还没有加工,老板就亏了。
针对部分地方反映农民手中还存有一定数量去年中晚稻待售,且出现“卖粮难”的情况,省粮食局在上月底要求各地统计辖区内农民待售的晚稻数量,并在上周已经正式向国家粮食局提出启动临时储备收购的申请,目前还在等待回复。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商讨其他解决办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老刘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早点将这些“烫手”的稻谷卖掉。
本报记者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