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三次受处分两次被免职仍当村主任[图]

2013-08-07 15:06
大江网-江西日报
字体:   | 大江论坛 | 查看评论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爆料投诉请进入江西微博 民声热线

村民彭冬秀在破旧废弃矿工房内安家。

享受低保的村民何德仙的两层砖瓦房。

  【问题反映】

  “村干部应是为村民服务的,可宁都县梅江镇黄贯村的村主任管伍生不为群众利益着想,光为自己牟利,不仅随意发放低保,还擅自引入个体老板开矿造成30余亩良田不能复耕。我们多次向梅江镇及县里反映,希望罢免这类村干部,可他虽因经济问题接连三次受到县纪委的处分,其中两次被免去村支书职务却仍担任村主任,这正常吗?”近日,宁都县读者黄先生等人数次通过《党报帮你办》栏目官方微博及邮箱dbbnb666@163.com、大江网《民声热线》等渠道向本栏目投诉他们的村主任,希望本栏目关注并予以监督。

  【调查核实】

  黄先生告诉记者,在黄贯村,彭冬秀、何银华、余保权、曾三保等村民多年来生活极为贫困,且多患有残疾。近3年来,他们多次向村支书管伍生(记者注:2012年2月被免村支书后仍任村主任)提出并递交低保申请,均未能如愿。而村里有的家有楼房、轿车的人却堂而皇之享有低保。村里发放低保的情况,从来不予以公示,全凭管伍生说了算。

  7月31日,记者赶赴黄贯村,对黄先生所反映的彭冬秀、何德仙办理低保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在黄贯村煤矿一间破旧废弃的矿工房,记者找到了彭冬秀。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就是他们的家,一个摇摇晃晃的柜子及一张破旧木床是他们家最好的家具。彭冬秀今年68岁,25年前丈夫去世,目前耳聋、智障,几乎完全丧失生活能力,一儿一女远离她在外打工谋生。因贫困,一直借住在废弃的矿工房内。她现在的老伴谢木生告诉记者,他也67岁了,目前种了2亩地,可基本维持两个人的生存,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体力难支,两三年前,他多次找管伍生为老伴彭冬秀办理低保,但一直未有结果。

  而走进低保户何德仙的家,记者却发现情况与彭冬秀家有天壤之别,这是一栋宽敞明亮的两层砖瓦房,屋前数百平方米的大院收拾得干净整洁。何德仙取出他享受低保的银行折子,向记者坦言,他目前享受到的这一待遇并不是因为他贫困,而是因为他曾是村干部,为乡亲们操劳了二三十年理应享受补助。他至今都不清楚他这份补助金是低保金。

  在黄贯村,数十位村民向记者反映,村里的低保信息从未公示过,有的贫困村民未能享受低保,此事全是村干部一手操作。至于具体是谁在操作,村民担心受到打击报复未能说明。

  随后,记者来到投诉人所反映的那片被毁坏的良田核实,只见地面长满杂草,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黑色铁矿渣。知情人告诉记者,2007年开始,管伍生擅自将这30亩地承包给于都县一位个体老板用于开采铁矿,未办理任何土地及矿产等合法手续,并先后从中收取了43.8万元费用,且所有款项都是从他个人账户往来的,2012年2月县纪委已就此作出过调查并处理。村民痛心地对记者说:“如今良田虽被推平,但3年来,表层全是沙砾、矿渣,根本无法耕种,可我们却未能得到任何补助。”

  【记者帮办】

  7月31日上午,记者两次来到黄贯村委会,均遇铁将军把门,未能见到村主任管伍生。之后记者又来到梅江镇政府,希望采访镇里主要领导,镇办公室人员以主要领导均在外开会为由婉拒来访。

  随后,记者将彭冬秀、何德仙两家的状况反馈给该镇民政所所长刘晓言。他明确表态,根据相关低保发放政策及实际情况,彭冬秀应该名正言顺享受低保,而何德仙是不能办理低保的。2013年的低保对象审批结果将于8月份敲定,届时将就已登记在册的黄贯村109户低保户逐一开展调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低保户,坚决予以取消。他同时表示,近期将在黄贯村集中公示相关低保申请及办理结果的信息,由民政所直接受理村民监督和举报。

  就村民罢免管伍生的呼声,梅江镇党委委员兼黄贯村支书张冬生表示,他是2012年2月份兼任村支书的,村民所举报的情况他不是很清楚,但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不是由管伍生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及村民党员大会集体讨论通过的。村主任是由村民选举的,三年一届,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只要不是重大问题,中途一般不会予以罢免。至于良田复耕问题,他说,被毁的良田实际只有10余亩,下一步镇政府也会考虑并拿出复耕措施。

  记者还向宁都县纪委了解到,就管伍生的问题,县纪委已多次介入调查,并责令梅江镇纪委依法依纪给予处分。记者在县纪委一份相关核实情况报告中看到,管伍生2006年10月因经济问题受党内警告处分;2007年11月因经济问题免去村支书职务至2008年11月;2012年2月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村支书职务。

  8月1日,宁都县纪委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县纪委主要领导就管伍生的问题再次责令梅江镇党委政府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并将形成文字材料向本栏目反馈。但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时止,本栏目未收到梅江镇任何回复。

  本报记者童梦宁实习生陈亚先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