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九江讯(通讯员张家峰、邹平飞)九江市庐山区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沿江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始终坚持“强工兴城”战略不动摇,抓住九江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工业“蛋糕”,工业经济实现提速升级。一季度,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3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2.8%。
该区充分发挥沿江区位优势,一手抓城东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使得城东城区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亿元,修建道路近40公里,水、电、路、通信、污水处理等均已完善到位,港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今年将重点建设铁路货场、公用码头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加快推进新港临港新城和姑塘滨湖新城金融、商业、居住、就学、医疗等服务性、公益性功能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好5000套25万平方米公租房,最大限度满足园区务工人员生活需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绿色食品、化纤纺织、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五大产业招大引强,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落户,去年以来拒绝了因环保不达标的亿元以上项目6个。今年,该区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助推企业做强、园区做大,目前城东港区累计落户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已投产项目31个。
科技创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成为庐山区工业经济的巨大支撑。为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区出台了涵盖创业场所、税收优惠、帮扶资金、生活保障等内容的“双招双引”专项政策,全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去年辖区新华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区熔单晶硅炉试产成功,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内区熔单晶硅炉依靠进口的历史;山水光电公司目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设计开发生产的产品有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通信电源等20多个品种。同时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或挂靠院校进行技术开发、引进、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区有15家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27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依托关系,现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家。11家企业内部建立技术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