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青原,万木吐绿,鲜花竞放。乘着春风,记者来到吉安市青原区花岩水库,只见巍巍大坝蓄拦着一汪碧水,山峦倒影,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养鱼人老郭大把地往水库里撒着青草,一群群鱼儿嬉戏在水草间,溅起了朵朵小浪花。老郭告诉记者,今年他全面实行生态健康养鱼模式,产量虽比往年低,但生态养鱼品质好,能卖个好价钱,增收肯定没问题。“水库除险加固后,直接解决了灌溉和泄洪的问题,群众安全得到保证。”花岩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胡增寿告诉记者。
青原区共有51座小型水库,其中35座被鉴定为病险水库,这些病险水库如同一枚枚“水炸弹”埋在群众身边。险不除,民不安。近年来,该区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列为全区十件大事之一,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除险、后加固”的原则,5年累计投资7528.1万元,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23座。为保证工程质量,该区实行质量终身追究制,建立“一座病险水库、一名科级干部负责、一个项目法人、一套工作方案、一个技术组保障”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监督,除险一座、摘帽一座、受益一座。
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调蓄洪水、灌溉的功能得到增强,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美化了生态,鼓了农民口袋。通过拍卖、转让、租赁、承包等形式,23座除险加固水库平均每座年收入3万元左右。据悉,到2015年,青原区将全部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使“水炸弹”变成“聚宝盆”。
刘茂林 本报记者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