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江报直播室]家庭农场:探路农业现代化

2013-04-18 14:43

  特约嘉宾

  吴文卫 南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朱述斌 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

  付志军 中国银行南昌南莲支行行长

  邓小朱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师、新建县慢哈屯家庭农场成员

  施国照 江西万年贡米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

  刘爱军 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所副所长、产业经济学博士

  时间

  4月11日

  地点

  江西日报社传媒大厦

邓志刚摄

  主持人:2月14日,新华社授权发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首提发展家庭农场,自此,家庭农场日渐成为热门词汇。

  其实,家庭农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开展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的试点。2012年农业部就已确定了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到目前,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江西首家注册的家庭农场“慢哈屯”也于近日应运而生。

  那么,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家庭农场未来发展趋势会如何?家庭农场发展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中将会起到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从摸索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基本成形阶段,南昌县目前已经有670余家规模种养基地,相当部分具备家庭农场条件

  吴文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我认为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时的,非常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家庭农场的出现推动了规模经营,使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运用;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提高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我认为,南昌县类似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摸索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以后,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一些农民通过“摸爬滚打”掌握了一定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发展成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二是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劳务输出的普遍化,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农村经纪人的兴起,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广泛,规模农业发展加快。三是基本成形阶段。2004年以来,一系列国家强农富农政策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逐渐形成了四类特色模式: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和休闲型家庭农场。目前全县规模种养基地已发展到670余家,虽然还没有正式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但有相当部分已经具备家庭农场条件。

  提高中国农业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发展以家庭农场或公司农场为主要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朱述斌: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建立起来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但同时也留下了农户经营规模细小化的后遗症,细小规模的农户经营机会成本逐渐上升,国内产业竞争和国际农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农业收入在农户收入比重下降到50%以下,农业在农户经济中不断被边缘化,兼业和弃农成为普遍现象。

  怎样提高中国农业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发展以家庭农场或公司农场为主要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我国南方片区土地资源比较短缺,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家庭农场以规模来划分,经营50亩以上农业土地应该就可以成立一个家庭农场。如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场规模过大,就会出现大量的土地流转现象,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出现显性失业或隐性失业现象。目前江西有很多地方在发展家庭农场,都是由原来的种养大户发展起来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即有土地、有资金、有技术、有一定市场经营能力。从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实践来看,家庭农场经营也是一种比较可靠、比较有效率的农业经营模式,现阶段,我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要达到规模化经营就离不开资金,金融系统可以有很大的服务空间,也必须及时跟进金融创新

  付志军:发展家庭农场是同时关联“新四化”中“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重大内容的重要课题,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并积极探路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