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稀里糊涂签字 4万多元泡汤 专家提醒理财切勿头

2013-04-18 14:43

  存款变成保单、产品说明书犹如“天书”、赎回程序都不懂却被忽悠买了基金……这是今年“3·15”以来,本报读者讲述的各类投资遭遇。在金融消费领域,各类陷阱似乎与理财“相生相伴”,虽有一些品种令投资者获得了满意的收益或服务,但有不少投资产品让投资者陷入亏损“黑洞”或由此踏上了漫长的等待之路。为此,本报整理了部分读者的投资遭遇,请专业理财师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天存入两笔钱 账户记录仅一笔

  去年11月20日下午,南昌市民王女士到阳明路某银行柜台将5000元现金存入银行卡,并且收到了银行的回执单。巧的是,当天其爱人也用这张银行卡在该行ATM机上存入5000元。20多天后查询账户,发现11月20日当天两笔5000元存款仅显示了一笔,王女士在柜台办理的那笔存款没有记录,而此时回执单已不知去向。

  随后,王女士与银行多次交涉,并向公安部门、银监部门进行了反映。但是,根据银行相关规定,她仅查看到自己进入银行大门的一段视频记录,并未找到当时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那段视频。银行工作人员称:“进入银行并不代表就办了业务。”时至今日,此事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今后不管是存钱还是取钱,回执一定要保管好不能丢。”除此之外,王女士还特别提醒,如果是用银行卡存取钱,办理业务前最好先查询账户余额,办完业务再核实一遍,以免发生类似情况。

  理财师分析提醒:办理存取款业务时,一定要核实存款余额。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建议订制存款变动短信,当存取款余额发生变动时,系统会发送短信提醒核对余额是否一致。像王女士这样存了一笔钱,业务办理完成后就会收到一条短信,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发生扯皮。

  稀里糊涂签字 4万多元打水漂

  2010年11月份,市民罗先生和往常一样去八一广场附近的某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不一样的是,这次没有看清产品条款,最后没赚到钱还亏了一大笔。

  当时,理财经理告诉罗先生有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的产品,期限为1年或1年半,还提供了记录本给罗先生看,显示多位客户购买了该款产品。因为当天忘了戴眼镜,而且想到自己是该银行的老顾客,罗先生没有过多咨询就在20多页的产品说明书后面签了字,并且声明已认真阅读和了解产品的风险。

  “快满一年的时候,再去找客户经理,我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罗先生说,客户经理那时才告知这是一款多家单位一起进行股票投资的理财产品,属于动态回报投资类型,保本不保息,投资期限为5年。由于10月份急需用钱,罗先生只得找理财经理要求赎回,最终亏损了4万多元。

  理财师分析提醒:投资理财,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听到理财经理推荐有高收益,就头脑发热,要看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关键的要素:如产品期限、产品收益、产品投资方向以及产品风险,不能盲目地从众购买,要做一个投资明白人。签署“确认”时,一定要真正做到了解风险。事实上,签署“本人已经阅读风险提示,愿意承担投资风险”不是为了走程序,而是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