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已无数次证明——当市场发展遇到突发状况而自我调控暂时失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如何介入,对市场恢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如何破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难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内需市场上,这只“看得见的手”正在发力。
越是困难越要咬紧牙关
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我省面临的难关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总体购买力依然不高。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3.5%,高居中部地区第一;而绝对值为19860元,与中部第一的湖南相差1459元。另外,从常住人口而言,我省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与人口最多的河南相比,尚不足其一半。
不利的因素还有——全国看,内需不足依然严峻。当前,工业品价格依然处于低位,尤其和我省产业密切相关的铜、钢材、水泥、钨精矿、稀土精矿,3月末价格同比分别下跌约7%、12%、6%、8%和17%。
周边省份出现的禽流感疫情,给我省家禽养殖和消费带来的冲击不容乐观。重点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大幅下滑,预计短时期内难有较大改观。国家有关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也于今年初先后到期,由于前期政策造成的透支消费效应,后期保持平稳增长难度较大。
不过,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越是困难,越要千方百计紧紧咬住,越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当前,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着眼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具体说,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完善消费促进体系、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畅通“渠道”巧解难题
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一个系统工程。畅通渠道,做好市场、消费者和企业三者的对接,就抓住了当前工作的关键。
4月12日,记者联系上省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孙立国时,他正在广州出差。他告诉记者:“江西商品全国行·广东展销会即将在6月举行,目前正在紧张开展前期工作。”他还介绍,今年,在北京、浙江、东北等地,这一活动也将陆续举办。”
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通过政府组织系列促销展会、建立省产品省外销售平台,以整体形式将我省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中心消费城市,已经成为我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目前,仅以我省组织的各类展会签约额计,企业每年收获订单高达50亿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十百千”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即:在省外重要消费型大城市重点打造10个综合性省产品销售平台,每年在省外重点消费型大城市新增加100个江西省产品专卖店,每年在省外发展1000个江西省产品经销商。
省内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也进一步提速。据悉,今年,我省将培育50个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建设15个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30个乡镇商贸中心;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以乡镇商贸中心为例,我们预想是一个微型的城市综合体。和目前全面铺开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不同,乡镇居民不仅可以在商贸中心采购百货用品、生鲜食品,还可以享受到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集中度将大幅提升。”采访中,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青华为记者勾勒了一幅具体而美好的乡镇消费新图画。
见微知著喜见变化
作为南昌市民,如果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一刻钟便民圈”的建设,已然启动——早晨起床,热腾腾的早餐已配送到家。这样的服务已开始在南昌“萌芽”。红谷滩万达星城的住户李晓星对鲜徕客公司提供的“早食达”服务,连声称好。
曾经一度在南昌销声匿迹的24小时便利店,又悄然出现。绿耘、芙蓉兴盛、乐豆家……与这些连锁店品牌随之而来的,是更贴心的服务——哪怕再晚,也能买到应急药品、即食食品、个人护理卫生用品等。南昌绿耘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绿耘已在南昌设立了8家门店,从4月起,还将逐步扩张到30至50家。
已在南昌布点设局的蔬菜平价直营店,正逐步向宜春、九江等地扩大试点。这些平价门店,由于与专业合作社联手打造,使得果蔬较超市至少便宜15%。省商务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些平价门店大多优先满足一些购物不便的新建、偏远社区。今年,全省将建设100家,不仅让群众“菜篮子”拎得更轻松,还能在一定程度平抑物价。
针对消费者需求,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不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商贸服务水平——我省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促消费举措紧锣密鼓。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以正在逐步推广试点的蔬菜平价直营店为例,我省每一门店扶持资金达2万元。2013年,省财政拟投向各地菜市场建设与改造的扶持、补助资金,高达2000万元。
本报记者何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