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化妆品专营店成第三终端 本土品牌遭遇新挑战

2013-04-16 14:57

  徐春梅

  编者按/作为新兴的化妆品零售业态,专营店因其购物便利性、店铺形态多样化,近年来高歌猛进。从近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美容博览会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的化妆品专营店数量已超过16万家,化妆品零售额的比例上升到33.6%;化妆品专营渠道已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继百货公司、超市渠道之外的第三终端。业界纷纷指出,这一变化将带动一批依托于专营店渠道的本土品牌提升,以及国际大牌的持续关注,并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洗牌。

  化妆品专营店渠道俨然成为继百货、商超之外的第三终端,然而依托这一渠道成长的本土品牌正遭遇发展的瓶颈。

  “现在本土一线品牌不好做,我们今年准备将他们的销量压缩10%~15%。”一家位于山东的连锁化妆品专营店老板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因为这些品牌的网上价格远低于专营店价格,让消费者不买账,同时他们更偏重广告,而不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品质。而他所说的本土一线品牌包括近年来依托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成长起来的自然堂、珀莱雅、美肤宝、丸美等品牌。

  与此同时,宝洁、欧莱雅等外资品牌都在加码化妆品专营店渠道,以及一些日韩品牌也开始取代本土品牌的货架。“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它不再是本土品牌的栖息地或避风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专营店渠道成第三终端

  目前我国化妆品专营店的数量已经超过16万家,占化妆品零售额的比重上升到33.6%,成为继百货、商超之外的第三终端。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百货、商超与化妆品专营店。百货商场专柜主要是国际大品牌的高端产品销售,超市是中低端大众化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专营店主要是本土品牌的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化妆品专营店的数量已经超过16万家,占化妆品零售额的比重上升到33.6%,成为继百货、商超之外的第三终端。

  “本土品牌在百货、商超等渠道遭到国际品牌排挤后进入专营店渠道,并依托这一业态的急速扩张而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提升。”广东飘影副总经理黄志东表示,本土品牌基本上无法进入百货渠道,而进入超市渠道有进场费、账期,以及很多品牌的销量不足于支撑雇佣导购和给超市的费用等,这让这些品牌选择了专营店渠道。而专营店渠道的进入门槛低,一般采取低折供货的操作模式,较高的利润空间也让店主愿意去推动产品的销售。此外,专营店渠道刚出现的时候也缺少货源,因此与本土品牌一拍即合。

上一篇:2013年本土化妆品市场趋势
下一篇:暗辟资金通道 万达商业地产加速转型

精彩推荐

中国人寿江西省分公司多举措开展“...

点击排行榜

  1. 南昌市新建区西山商会成立大会...
  2. 广东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基础...
  3. 纽约市长花千万拍控枪广告
  4. “花蝴蝶”是如何飞出萍乡的?
  5. 天津市江西商会
  6. 贵州省江西商会
  7. 平安产险九江中支开展县域车行...
  8. 黑龙江省江西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