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年销20亿枚“钓”出富裕村[图]

2013-03-13 10:58

  江西企业网3月13日南昌讯 3000多年前,渭水之滨,有一个名叫姜尚的老人,手里拿着直钩,钓起了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文明的进步;3000多年后,鄱阳湖畔,有一群渔妇,用手中的鱼刀和古老的制作技艺,娴熟地削出一个又一个鱼钩,不仅钓出了“天下第一鱼钩村”的美誉,也钓来了富足和希望。

  这个村庄名叫“管驿前”,地处鄱阳县鄱阳镇。

制作卡子

  千年渔村

  管驿前村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位于鄱阳县城西郊,是古饶州水路上的“管驿水栈”。从远处眺望,这是一个临河的长条形村子,村西头历史悠久的晏公庙、岸边停泊的渔船和一座座设有养鱼网箱的竹排,表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渔村。

  据世居该村的邱氏族谱记载,村庄形成已有千年之久。清代,鄱阳县城为饶州府治所,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北宋名人都颉在《鄱阳七谈》中说“鄱阳有滨湖蒲鱼之利”、“鱼鳖禽畜之富”。

  世人曾羡慕鄱阳这块地盘,并有“金鄱阳,银丰城”的民谚流传。既为富美之地,又为州府治所,县城西郊便有了一座供来往官员歇脚住宿的驿馆。驿馆的前面有一个名叫柳林湾的村庄,村里人靠水吃水,以捕鱼为生。时间一长,柳林湾这个村名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管驿前”。据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邱国珍考证,管驿前的“管”为后人笔误,实为“官”。

  管驿前村曾有过璀璨的繁华。清末民初,管驿前村成为鄱阳湖渔区闻名遐迩的渔村。上世纪60年代初,管驿前村的渔业生产达到巅峰,国内同行、政府官员、驻华外交人员都曾蜂拥而至参观学习,使得该村成为鄱阳湖渔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古老的卡子

  据村支书刘凌云讲述,当年村里渔业红火,不仅源于村民团结,还得益于渔具的丰富。先前,村里的渔民都有固定的渔具和固定的捕鱼方式。从生产分工看,有撒网的,有放钩的,有放鸬鹚的,还有放“卡子”的。

  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用的直鱼钩,即卡子。卡子分大、中、小三种,由鄱阳莲花山的毛竹桠削制而成,两端扳齐成U形后套上芦筒(制作过的芦苇),再把大麦、谷芽为饵料放在芦筒中,鱼吞而芦苇破,U形卡子靠竹子的韧性反弹,将鱼嘴卡住。夏天是各种卡子捕鱼的季节,大卡子主要捕鲤鱼,小卡子主要捕鲫鱼。渔民天黑前把卡子放入水中,天亮时收获,一艘船一般放下十篮卡子,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捕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鲜鱼。

  制作卡子的工作一般由渔民的女眷承担,当地管这种活叫“削卡子”。女人们最初是为自家渔业生产的需要而削卡子,后来卡子成为商品外销,这种手艺也成为一种谋生手段。削卡子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快手”一天能削1000枚,初学者只能削几十枚,还经常割破手指。

  管驿前村的女人们因削卡子名声在外。由于她们削的卡子经久耐用,鄱阳湖渔区其他渔村的渔民,甚至外省的渔民,会慕名到管驿前村购买卡子。上世纪70年代,1000枚卡子最高能卖十几元。因此,削卡子的收入往往成为渔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渔业生产不景气的年份,女人们凭手中的一把卡子刀就能撑起一个家。因为这一点,管驿前村的女孩子特别“俏”,十里八乡的小伙子包括城里的殷实人家,都以能娶上管驿前村的姑娘做媳妇为荣。

  文化图腾

  “据专家考证,全中国能够制作卡子的地方,只有管驿前村和湖北天门。”刘凌云说。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萎缩,管驿前村放卡子的渔民寥寥无几,削卡子的女子就更少了。就这样,从远古走来的卡子最终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其带给管驿前村的荣誉也渐渐尘封。但是,卡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钩,凝聚了千年渔村的淳朴智慧。这种智慧,不会因为历史车轮的前行、工业进程的加速而灰飞煙灭,它已化身为渔家永恒的文化图腾。

  没有了放卡子的渔民,没有了削卡子的女子,村子里再也难以听到鱼刀削毛竹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鸣声。这种饱含现代化气息的声音,将给这个亟待转型的千年渔村带来新的荣誉与希望。

  詹长发是管驿前村最早依靠生产鱼钩发家致富的渔民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詹长发是国营鄱湖鱼钩厂的技术员。一次,他在外学习时,发现鱼钩可以分很多种,功能各异。后来,詹长发承包了濒临倒闭的国营鱼钩厂,建立了全县第一家个体鱼钩企业。詹长发将村里的制钩能手招聘进厂,率先吃起了“螃蟹”。

  村里一些人见詹长发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开始从事鱼钩生产。由于有传统制钩技术、低廉劳力成本以及詹长发的经营模式,几年内管驿前村冒出不少大大小小的鱼钩加工厂。

  天下第一鱼钩村

  如今,漫步管驿前村,随意推开一扇扇虚掩的大门,就可以发现一户户村民家里别有洞天:一个个小作坊,一台台机器正加工着一个个银灿灿的鱼钩。村民邱文中说,村里共有2600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鱼钩生产,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手过硬的“专业”技术。鱼钩生产一般要经过拉丝、裁剪、磨浆、做钩、淬火等10几道工序。这里的鱼钩不仅造型美观、品种齐全,而且硬、韧度适宜,抗拉力均衡,防腐蚀能力强等,形成鄱阳湖特有的鱼钩产品。

  “最开始纯靠手工,随着资本的积累,渐渐由手工变成机械化了。”邱文中说,村里生产的鱼钩年销售量目前已超过20亿枚,占全国鱼钩总销量80%以上,被业内誉为“天下第一鱼钩村”,且有50%的份额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东欧、东南亚、澳大利亚及北美、非洲等地。

  一枚小小的鱼钩,给管驿前村“洗脚上岸”的渔民们打开新天地,百万富翁多了,千万富翁也不少。如今,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气派的小洋楼,此外还经常可以看到村民开着宝马、奔驰在村里兜风。“这里越来越不像乡村了。”邱文中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