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业网
热线电话:0791-88185535 | 监督电话:0791-88185535

18年,科技发明不止步——刘伟奇和他的“垃圾无

2013-06-19 15:59

  6月初,记者见到刘伟奇时,他正准备向宜春市有关部门申请项目用地,全力推进垃圾无烟焚烧发电示范工程。“将垃圾无烟焚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垃圾清洁焚烧及发电,我很有信心。”刘伟奇说。

  就在5月中旬,刘伟奇收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其数据显示:刘伟奇研发的垃圾无烟焚烧技术,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中,剧毒物质二恶英的含量均优于国家和欧盟标准。宜春市环保局的专家说,从检测数据来看,这种垃圾无烟焚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刘伟奇1986年毕业于原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化工系。1995年,他从国有企业辞职后,在宜春城区创办了一家以生物质能与垃圾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民办科研机构——宜春实用技术研究所,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科技发明之路。这些年来,刘伟奇一直致力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烟尘中含有200多种有毒物质,其中以二恶英的危害最大,消除它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刘伟奇说,攻克这个难题,是他心中最美丽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刘伟奇卖掉了宜春城区的房子和宜丰老家的房子,十几年负债累累。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他每天奋战在研发车间里,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累和失败。2005年,他研发的第一代无烟尘和焦油污染的柴草液化气灶诞生了,紧接着诞生了第二代、第三代。如今,这些“吃进生活垃圾,吐出清洁能源”的柴草液化气灶在国内已得到了小规模使用。2010年,刘伟奇在柴草液化气灶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垃圾无烟焚烧技术及装置的研发工作,并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将该项新技术申请了国内、国际专利保护。

  据了解,采用此项垃圾无烟焚烧技术焚烧生活垃圾时,既不用添加化学药剂,也不用向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次喷施液化气或天然气。而是采取加氧催化裂解,即垃圾燃烧裂变产生的中间体与空气氧分子共同作用,组装出动态加氧催化剂,使二恶英等瞬间裂变并参与分子重组,从而产生燃烧性能优异的小分子可燃气和小分子自由基,使热值低、含水量高的垃圾也能轻松完全燃烧。“这种技术,使二恶英的处理由原来的‘先患病再治病’,变为‘消灭在摇篮里’。”刘伟奇说。

  2012年8月,刘伟奇在投资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垃圾无烟焚烧技术的中试研究,建成了一座年焚烧1000吨生活垃圾的无烟焚烧处理装置。今年,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先后两次对垃圾无烟焚烧处理装置的产生物质进行了二恶英检测,结果显示:每立方米废气、每升废水、每公斤废渣中的二恶英含量分别为0.039纳克、0.00000003毫克、0.00016纳克。而欧盟废气、废水的二恶英含量标准分别为0.1纳克、0.3毫克,废渣尚未制定标准。消息一传出,立刻吸引了省市有关部门和国内行业媒体的关注。“中国化工报记者专程到宜春对我进行了专访。国内不少朋友也表示愿意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利用做些工作。”刘伟奇高兴地说。

  今年,刘伟奇注册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并启动了垃圾无烟焚烧发电示范工程的设计筹建工作。他打算设计建造一个垃圾无烟焚烧发电示范工程和一个农村垃圾焚烧处理与热水联产示范工程,创出一套节能环保、安全高效、适用全球的创新型垃圾处理“宜春模式”。目前,刘伟奇和他的公司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用地,争取政府立项支持。

  本报记者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