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开天,1950年6月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江西师大美术学院;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系省政协书画社画师、江西民进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级画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江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审。
彭开天的成名,首先得益于师出名门。名师就是他的父亲—— 当代著名画家彭友善。已故的彭友善乃徐悲鸿得意高足,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他毕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以虎画名满天下。抗战时期,年轻的彭友善以抗战题材作画,以虎威激励抗战勇士,一幅《同舟共济》油画问世,石破天惊,大笔一支百万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彭友善即成为当时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和胜利勋章的画家,驰名中外,乃至名垂青史。
彭开天自小随父习画,天赋聪颖,父教子学,亲师合一,父子情深,其乐融融;不想正值少年春风时节,父亲被无辜打成“右派”, 这给彭开天幼小的心灵带来了莫名而沉重的伤害,但却没有动摇他子承父业的决心;文革时,年轻的彭开天被下放农场,他仍带着一支画笔,一边跟下放知青辛苦地耕耘庄稼,一边独个儿偷偷地耕耘画作;苍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他有幸进入了大学学美术专业;从此,学而不倦,奋笔不辍,业精于勤,素描、油画、粉画、水彩、漆画、国画等美术创作,一一涉猎,样样精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出版社,为人作嫁当美术编辑、编审,编辑加创作,颇有建树。彭开天创作题材有虎、狮、马、牛、羊、鹿、鱼等,以虎见长。他出版的美术专集有:《彭开天虎狮画集》、《心灵.生灵――彭开天动物写意》、《歪着脖子说事儿》、《彭开天陶瓷艺术集》、《当代名家作品典藏-——彭开天》等。曾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珠海、三亚、宁波、太原及纽约、东京、圣地亚哥等地举办过多次画展并获国家级美术奖项6次,其中包括金奖1次,银奖2次。
彭开天作品 凛凛虎威
彭开天作品 三聚图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曾为彭开天先后摄制个人画虎艺术专题共7次,其中《虎墨 缘——记写意虎画家彭开天》专题节目2009年元旦春节期在全国播出,反响巨大;2009年国庆入选央视精品、央视娱乐、书画频道联合推出,同步播放的“6060——向国庆献礼” 系列艺术专题节目,参与展播的60位书画艺术家,均为国内书画艺术领域各个画种流派的代表人物或是国家级的杰出书画艺朮家,彭开天以当代写意虎的代表人物入选,为江西省唯一入选该节目阵营的画家。“百年百虎精品展”,汇聚了百年来我国艺坛最具盛名的画虎大家徐悲鸿、张善孖、高剑父、彭友善、刘奎龄等的画虎精品。彭开天的作品也入选其中,与大师同台竞技。
2013年10月26日至29日,由台湾画院、江西省文联、赣台交流服务中心主办,在台湾举办了“道法自然——彭友善、彭开天水墨画艺术联展览”,展出了彭氏父子名作共65件,其间25件为彭开天作品。据了解,台湾画院为大陆艺术家举办个展,仅有三次,第一次为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的画展;第二次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的画展;彭友善、彭开天水墨画艺术联展便是第三次。这次在台湾的“道法自然——彭友善、彭开天水墨画艺术联合展览”,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马英九先生特发贺电嘉勉。并获吴伯雄、曾永权、蒋孝严、洪秀柱、吴碧珠、罗智强、罗淑蕾等台湾具大影响力的各届代表、名人共计60余人贺电、贺词、贺联,倍增光彩。被誉为“台湾画家第一人”的著名画家欧豪年亲临现场祝贺,并与彭开天共同创作一幅“吼处生风”国画以致庆贺。诚如台湾画院执行院长冯仪在《道法自然——彭友善、彭开天水墨画艺术联合展览》一书前言中所言:“两岸有着共同的语言记忆,共同的文化教育交汇点,两岸书画同根同脉,同枝花开各具芬芳。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增进两岸在中国书画艺术当前状态的相互了解,通过书画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艺术家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希望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以此为契机,向更广更高的领域发展。”可见,此次画展意义深刻之所在。
“台湾画家第一人”欧豪年亲临展厅现场,并与彭开天共同创作一幅“吼处生风”
国画以致庆贺。图为欧豪年(中)与彭开天夫妇合影。
如今,彭开天以第二代“彭老虎”传人的身份蜚声艺坛,人称其为青出于蓝而别于蓝的“将门虎子”,真乃实至名归。
我认识彭开天是在四十余年前的文革期间,196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已被解散,只留下几个编辑在省新华书店一个编辑室里编书。我是大学毕业分配到这编辑室的一员,老出版人喻建章是编辑室的负责人。那时,除了编有关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书之外,不敢编辑其他无关的书。老喻胆大心细,向上提出要为少年儿童出些小人书、连环画,得到批准。于是请画家来绘画。当时的画家多在“牛棚”未解放,解放了的也不敢来,谁又敢请呢?老喻便决定到下乡知识青年中寻找人才。我们下乡到知青中选出了好几位爱绘画的青年,有陈丹青、彭开天、丘玮、姚腊远等人,还有下放农村劳动的陈国昭(陈醉)、丁世弼等。作为责任编辑,我被安排做他们的联络人,一起工作,连环画文字脚本由我负责编写、组稿。大家挤在出版社一座看似摇摇欲坠的木板楼上,每走动一步,楼板都会发出嘎嘎响声。记得陈丹青,两眼有神,耿直而忧郁,脸上却有抑不住的智慧和傲骨;丘玮,削瘦高挑身材,小白脸上留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长长的黑胡须,这打扮曾引起军代表的不满,要我叫他剃掉,因他是我亲自到高安接来的。大家分工合作绘画,任务重时间紧,年轻人自觉遵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时髦训条,偶尔也会引吭高歌,有说有笑。唯有彭开天,坐在一个角落里,镇日沉默宁静,埋头绘画,很少说笑。一日,我坐到他桌旁,半开玩笑地说“给我画张像……找对像”,他悠悠一笑,大笔一挥,三下两除二,几分钟就完成了。这张珍贵的画作,记下了我历史的真实面貌,几十年保存下来,让我对那段日子和心境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这一批连环画任务完成后,彭开天等都回到下放的农村去了,没想到我后来找的爱人跟他下放在同一个农场。那是一个劳改农场,知识青年和劳改犯,同由一个军队机构管理,知青的苦衷不言而喻。炎夏一个酷热的中午,我到达农场看望爱人,沿着一条柏油公路走去,不知是柏油太软弱,还是太阳太残暴,整条公路的柏油全部融化了,行人举步维艰。我正在彷徨觅路时,但见公路两边的田头埂边树荫下,男女有别地躺着一队队拥着锄头铁锹、半遮草帽的年轻人,我立马意识到这是午餐后的知青们,在田头稍事休息,准备开始下午的劳动。蓦地,一个人向我走来,他脚上的鞋子沾满了柏油,草帽下的脸膛淌着滚滚热汗,那是彭开天。他仍然只悠悠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他正利用难得的田头午休时刻端着画板在写生,画面上正是我刚刚看到的场面,这画的标题该是“田头午休的知青们”吧!……
1969年彭开天为本文作者李春林画的像
再过一些年月,我有缘同开天在同一出版社工作了,而他的画艺已日臻成熟成家,在出版社是一流美编,文字责编的书都喜欢请他绘制封面。1993年,我责编的《傅抱石传》一书,就是由彭开天装帧设计、绘制封面的。该书作者胡志亮在《后记》中写道:“一个巧合,本书的封面设计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彭开天先生是江西著名画家、一代虎痴彭友善(超真)之子,而彭友善在半个多世纪前不但曾与傅抱石在南昌有过美术方面的交往,而且在傅抱石赴日留学期间,与傅抱石夫人罗时慧在武昌艺专同窗学艺,数十年来两家过从甚密。……以此,开天对《傅抱石传》封面的设计表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认真与执着。本来,区区一个封面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而他却向我借去了大量的傅抱石画册,潜心钻研、思考,一个月后,才根据二石先生要求的总体思想,设计了几个草图供选,每副草图的色调、底衬,每根线条以及图案的选择、字体的大小,位置等等,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然后还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修改。难怪一直关注本书封面设计的傅二石先生在听到我介绍情况后,……高兴地说了一声OK!”彭开天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高质量地从事出版社的工作。
1994 年10月傅抱石的子女傅小石和夫人(前左三、左四)、傅益瑶(前左二)
同彭开天(后左一)、李春林(后右一)等在南昌合影
出版社这个平台,使彭开天得到了难能可贵的艺术创作的锻炼和提高。打铁还得自身硬,他懂得做责编,要指导来稿作者,要修改稿件,首先要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一点也不能怠慢;同时他也很谦虚,在编辑的过程中,不断地向作者学习。他有理想,有志气,高瞻远瞩定下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步一个足印,攀登艺术高峰。
我曾同他一道去过西安出差,后来他还去过西安,在回忆文章中他写道:“我水墨写意虎创作缘始于2012年春西安之行后,这也是我从事动物写意创作后再次造访这座闻名中外的古都。出于职业习惯我的注意力特别关注于汉唐动物石雕,那一座座造型壮硕,简约夸张,雍容大气,浑然天成石虎石马石狮,前所未有地令我震撼!令我颤栗!令我陶醉!它们并无艳丽的施彩,也无细部特征的精微刻画,给我们感受的却是精气神。有的甚至简洁到依石材原型略加斧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里向外喷薄而出,透出一股超乎想象的强悍生命力。它们是那么质朴厚重,又是那么豪迈璀璨,充满汉唐盛世发自内心的自信自豪自强之气概。它们不就是活脱脱一幅幅用心灵挥洒出的石材写意画吗?”
汉唐艺术浑然天成的精气神,激起了他创作情感的空前涌动和提升,他从那千古绝妙的石虎石马石狮形象中,悟到了笔禅墨韵中水墨写意虎的魂灵。他揣摩古人之意,动之于现实之情,“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决然“以笔墨之浓淡干湿聚散徐疾所生之韵律,唱和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获超越自然之象。”于是,他在“墨气淋漓色斑斓”(郑伯权《观彭友善〈虎威图〉》)的虎象外,孜孜以求笔下每只虎的最本质的精神内涵。于是虎有生气,画必高致,尺幅黑白天地宽,他取得了可贵的成功。正如一评论家所言:“彭开天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虎许多人格化的意蕴与精神内涵,借虎抒怀。因此其笔下的虎,或威而不怒,或猛而不凶,或勇而不狂,始终流露着仁厚和温情。于他而言,已不再只是单纯地表现笔墨,而是用心灵的语言直抒胸臆,表现出自己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感悟。”(朱丽君)
如果单说汉唐的艺术绝唱,激发了彭开天的创作提升,那还只是浅层次的领悟,是不够深度的,一如他的艺术启蒙与进步,始于向老师、也是他父亲学习的结果,那只是指他艺术的入门的成功,那还停留在人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
彭开天作品 七君图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一和第二境界。彭开天懂得,大自然的美是与生倶来的,艺术家要成就大美,除了“师法古人”,还必须“道法自然”。也就是说,真正的艺术家,应责无旁贷地探索大自然美的价值密码并加以形象的演绎。而形象的美是无形的真和善的诠释,真、善、美便是艺术永恒的题材和最核心的课题。艺术家对大自然美的探索成果,可以供世界不同人等共享:科学院家从中得到启迪而寻觅和发掘大自然的实用价值;哲学家在美的享受中发现大自然和人文关系的规律;乃至政治家在审美趣味中悟取智慧和力量,治理人类社会形态。这种“道法自然”的大美的探求可升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愉悦,这远比物欲追求者更高尚、更幸福。
彭开天深谙此道,开启了艺术思想新境界。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的书画艺术家倘能尽可能远离物质的各种诱惑,以独立的人格立世,以散淡平和且安详的心态对己对人,看淡世俗利害得失,我们与自然就贴得更近,更能聆听到天地之间美妙的天籁之音。艺术家们只有当他的心灵感受到这冥冥之中宇宙本体的震动,融入那‘愡恍’之境,那么他的书画也就愈接近了宇宙的大美。他能从自然大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森严的法度中不受牢笼拘束,最后回归自然,这个过程也是古往今来真正能创造大美真美的艺术家所必然经历的道路。当他静听天穹浩荡的协奏,笔底的所有感悟都是来自——‘道法自然’”。彭开天的这种艺术思想境界为他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如今的彭开天声名日隆,他追求艺术高境界的意识还在不断加强。在技巧上,他中西画功结合,“画出的老虎有血有肉更有神,虎目一张,虎身仿佛跃然纸上。”(谢天锡语)他谋图立意,竭力探索与表达虎画的内涵,一如媒体所言,他的作品独辟蹊径,“由养眼而洗心,由愉情而冶志,由‘谓之器’而‘谓之道’,由‘游于艺’而‘依于仁’”,正往至高境界挺进(见《信息日报》)。
彭开天说:“虎的精神是什么?是正义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勇气的化身、智慧的化身,是一种大气磅礴、一往无前、知难而进、舍我其谁的气慨。数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是华夏儿女民族自強自立的脊梁,民族团结凝聚的粘合剂,称之为民族之魂亦不为过,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奋发图強、生生不息。”这就是彭开天追求的大美。他继承了父亲彭友善先生独创的风格,以素描解剖为基础,以传统笔墨表现为手段的“中西合璧”写意虎画法,以其特有的文化气度和修为,物我相忘,进入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他的技法,他的文化精神与人格,天人合一,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得到了关注。
他正在进入王国维所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近,许久未见到彭开天,本文付梓前夕,突然收到他的短信,原来他刚从法国回来。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于2014年4月17日在巴黎卢浮宫开幕,为期一周,93位中国艺术家携135套共计1353件当代陶艺精品参展;彭开
“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4月17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开幕,彭开天作品被入选展出,主办方特邀请彭开天夫妇及其母亲吴惠生女士,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酒会。图为一家三人在卢浮宫前合影。天的艺术精品被入选参展,为此,主办方特邀请彭开天夫妇及其母亲吴惠生女士,作为嘉宾出席开幕酒会。
卢浮宫以世纪性的“世界美术最高殿堂”闻名于世,成为世界艺术家响往的艺术圣地。
上世纪30年代,彭开天的父亲画家彭友善已名闻遐迩,彭友善兄弟三人与许多艺术家一样,视卢浮宫为最景仰之地,一睹卢浮宫风采成为他们的美梦。然而,一家之中只有二兄彭友贤如愿以偿留学法国,彭友善为无缘于卢浮宫而抱憾终生。
此次赴法,彭开天带着作品相携一家三人,进入世界美术最高殿堂,十分激动;尤其是85岁老母亲吴惠生女士,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瞻仰了卢浮宫和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莫奈美术馆等巴黎主要美术馆。她比别人看得更多更细,问她为什么这么精力充沛,她深情地回答说,她此行“是抱着圆彭友善之梦而来的,所以一点也不觉得累”。
此刻,九泉有知的彭友善一定也激动得流了泪,不仅为老夫人为他圆了一睹卢浮宫的梦,更为喜出望外的是在卢浮宫“灯火阑珊处”,看到了陈列着儿子彭开天的艺术精品。
(2014-5-18)
(本文作者李春林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审、原《微型小说选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