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借力“四送”活动 助推工业园区企业发展
2014-06-25 11:54
江西企业网讯 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有没有落实到位?企业在经营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景德镇市就业局策应打好工业强攻战战略,扎实开展“转作风、进园区、强服务”活动,紧密联系工业园区的实际,采取城乡上下联动的方式,联合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建服务小组,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调研走访,与企业“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和经营现状,倾听企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开展送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四送”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从多方面助推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实现现跨越式发展。
送服务 调研企情“摸实情解难题”
通过开辟工业园区企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要求相关职能科室深入园区、深入企业、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建立一体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指导企业树立教育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意识,让企业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严峻,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培训是作为开发人才和提升人才价值的基本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拥有高素质员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园区企业和项目特点,结合院校专业和师资资源,强化教育对接服务,采取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园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员工。为克服园区企业教育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尽量不影响企业生产,采取“送教上门”、“现场指导”的轮训方式指导企业开展新入园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46期,工种涵盖机械类装配工、一线操作工;陶瓷类利胚、拉胚、彩釉工;化工类化工产品生产工等近数十个工种,培训人数2601人。
送政策 宣传到位“无盲区无死角”
通过印发政策宣传资料、制作播放宣传短片、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举办政策咨询会等方式,广泛开展“送政策”进园区活动。同时借助手机、宣传栏、各类显示屏、网站、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将各项政策送到园区企业和职工手中,做到“无盲区无死角”。活动开始以来,共发送短信30万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举办政策集中宣传活动20多场次,解答政策咨询1000余人次,受到企业和员工的好评。
送岗位 用工信息“走出去引进来”
广泛收集园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发布,提高对接成功率。一是以开展“一网五点”工作为契机,设立了工业园区企业监测点,对企业进行缺工情况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用工总量、现在员工数、缺岗数、缺工工种类型、岗位要求以及待遇。二是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对接成功率。通过各类载体发布用工信息近3万条,组织举办招聘会12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贵州、云南建立了省外劳务输入合作点,同时组织送岗位下乡村、送岗位进校园活动20多次,目前已帮助达成用工意向的有近3000余人。
送补贴 雪中送炭“出实招讲实效”
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加大对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大学生见习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有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并按规定给予企业贴息贷款。对与市工业园区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并输送毕业生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市内技工学校、职业院校,按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就业人数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自身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培训经费补贴;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对企业吸纳省内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凡与园区企业签订就业见习协议的,提供大学生见习补贴;积极工业园区企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的办法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失业一年以上低保家庭和失地农民,同时加大困难群体向工业园区的就业安置力度。对安置上述困难群体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今年1-5月份,共发放工业园区贴息贷款2464.9万元,预拨付培训补贴资金45.3万元。(曹月婷 记者 江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