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初到瑶里,我们便被公路旁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给深深吸引,那翠绿的山峰连绵不绝,在公路旁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犹如女子衣带一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欲笑还羞,美而韵味。从景德镇车行在经过了蜿蜒山路,古镇近在眼前。临近傍晚,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瑶里梅岭山庄安顿休息,爬上楼梯,进入了木屋,在这里,山庄的古韵和秀美山水尽收眼底。在品尝了瑶里特色佳肴后,我便在潺潺溪水声的陪伴下,安然入睡。
南山瀑布从天降 参天古树引凤凰
次日,我便被一阵清脆而愉悦的鸟鸣声给唤醒,此刻,天空下起了朦朦细雨,把这山这水这山庄环抱其中,在享用完早餐后,我们便立即驱车前往瑶里汪胡南山瀑布,进入南山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挺拔入云的千年古树,仿佛在和我讲述千年的寂寞,我细心聆听着……举目四望,好一个烟雨朦胧的清幽之所,周围峰峦叠嶂,山势峭丽,走着走着,不知何时,一条溪水呈现在大家面前,水质清澈,缓缓流过,轻轻拍打着溪中的石头,我顿生童心,用双手捧起泉水一饮而尽,好不痛快。好吧,让我们继续前行,去发掘更美的景。登山,痛并快乐着,每到一处所阅其景,各不相同。
不知何时,额头上微微冒汗,我贪婪的大口呼吸这里带有一些泥土芬芳的空气,身体里,仿佛注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在随后的南山瀑布,我们被瀑布溅起的水雾给深深吸引,仰头望去,瀑布仿佛从天而降,其壮观程度不亚于黄河入海之气势。此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冥想,“人生之路本不长,为何还要寻烦恼?如若放下不执着,一壶美酒笑天涯。”
离开时,有太多留恋太多不舍,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百年之后,埋葬于此,将骨灰撒在山林之中,永伴南山!
临河而建瑶里镇 千年故事千年梦
瑶里古镇,犹如一本史书,有太多故事在这里发生,随处可见的是一座座明清建筑和一群群来此写生的孩子,形成了一道鲜明对比。走进来,你所看到的是依靠在河流旁边一座座白墙青瓦的老房子,岁月长河给他们留下了太多印记,墙角下,青苔满布,雨水顺着房檐掉落下来,咚,叮咚,咚,这是为欢迎远方客人大自然的“迎宾曲”。
明清商业街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窑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在这里,我看到是千年长河留给我们那永不磨灭的记忆,在这里,行走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望着河里的红色鲤鱼悠然游过,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全都停了下来。是的,这是一种久违的宁静,此刻心中再无挂碍。每一位瑶里老乡都是好客而随和的,在各自商铺前,老乡会临河摆放几张八仙桌供游人休息,泡上一壶瑶里的高山仙芝,明前茶的芳香顿时散逸开来,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品茶赏景,好不自在。
美好时光极为短暂 太多不舍太多无奈
两天的时间瞬间即逝,终于到了分手的时候,纵然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无奈,再次深深呼吸一次瑶里的空气,喝上一口瑶里的山泉,眼光所到之处无一遗漏,为的是此生不忘。听闻,瑶里古时有座垚山,现今名为五华,半山腰上是一座高际禅林寺,如今早已只剩遗迹,寺庙始建于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将近900年的历史。
相传宋朝时期,县人余茂亨、余茂学兄弟俩经一位高僧指点,来到这块藏龙卧虎富有灵气的高际山处,潜心勤学苦练6载,后兄弟俩赴京报考,双双高中文武状元。衣锦还乡之后,余家兄弟在这块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高际山处,大兴土木修建了高际禅林寺。另外在周围广购山林良田,种植松树、茶林。随后,香火逐渐旺盛起来,到明朝崇祯年间,香火最为旺盛。明代著名禅师静虚曾诗云:“白云深入有僧庐,漏尽晨钟倚枕初。阅历林泉声隐隐,行回岩壑韵徐徐。驱除忘幻清平旦,领略春容见静虚。又听晓天鸡喔喔,共催人读五更书。”便印证了当时的情景。
高际禅林寺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寺庙建筑十去八九。高际山曾建有关公庙、八仙庙、送子观音庙、龙王庙等7座寺庙。只留下这些寺庙的遗址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弥陀柱、法老墓、佛塔等佛教遗址。
心中所想心中所望,期待下次重回瑶里时,可以登上五华山,去到高际禅林寺,感受这里的佛迹……(曾伟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