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抢”时间短,南北方麦稻收割存在“时间差”,每年安徽、江苏等地都有大量麦客南下,赴赣帮农户抢割水稻。我省同样存在“稻客”,他们北上安徽、河南,西征湖北等地收割小麦。近日,福银高速庐山服务区停靠着多辆载着联合收割机的卡车,这标志着北方麦客来江西淘金了!据安徽省农机局管理科一名王姓科长介绍,安徽今年一共发放了4.2万张跨区作业证,其中约有2000台联合收割机到江西作业。
外地麦客赴赣割稻生意好
王武建是来自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麦客,他已是第四个年头来江西淘金了。他告诉记者:“我们提前两周就检修好了机器,7月15日确认没问题后,就赶来江西。平均每天可收割水稻40亩,这些天来,我们的机器几乎没停转,不到一个星期就赚了一万元。”
据了解,安徽每年都有大量麦客跨省来江西收割稻谷,仅宿松县今年就有两个合作社共30多台联合收割机。王武建就是其中的涛军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到今年晚稻成熟时,他还会来江西。“江西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占了我们两成以上的收入。”
据了解,安徽麦客依据农户收割面积定价,每亩收割价格从80元到100元不等。尽管价格远高于江西本地收割机的价格,但依旧有很多客户。南昌市进贤县三里乡的胡广辉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家中拥有8台联合收割机。每到“双抢”季节,胡广辉除了收割自家的3000亩水稻,还承接收割了附近农户近三万亩水稻。胡广辉说,尽管他的收割价格只要每亩60元,但由于进贤县联合收割机相对短缺,其他乡镇的一些农户“双抢”时间又紧张,当地农户还是会请外地麦客收割。
“我们主要是为一些种田散户收割,少数没买联合收割机的大户也会请我们。”王武建告诉记者,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就停在马路旁边,农户有需求,就会过来商谈价格。
麦稻成熟时间差创造市场
由于与我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宿松县是安徽赴赣淘金麦客较为集中的地区。该县农机局管理科科长余晓海告诉记者,安徽联合收割机数量较多,相对饱和,不少农户为了获取更多收入,不让收割机闲置,会到江西收割稻谷。
同时,安徽和江西稻麦收割时间不同,安徽农户收割完自家的麦子,完全有时间再到江西收割早稻。而更为重要的是,我省联合收割机推广不像安徽省那样普遍。2012年的数据显示,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率仅为59.5%,远低于安徽省70%以上的水平。
“江西的种粮散户相对较多,购置一台联合收割机动辄就要10多万元,成本太高。”江西省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刘云告诉记者,这和江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多山的地形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由于“双抢”时间短、作业量大,为了能够保障农时,江西省农机局采取了“引机入赣”的重要措施。每到“双抢”季节,我省鼓励安徽、江苏乃至广东等地的麦客入赣,帮助我省农户抢收稻谷。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会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为他们准备接待站。此外,当他们和当地农户产生纠纷时,还会出面调解。
我省稻客远赴外省淘金
今年5月底,新建县24台联合收割机组队北上,踏上今年跨区机收小麦作业征程。在大约15天的时间里,每天赢利高达3万元,收入非常可观。新建县农机局办公室一名薛姓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参加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大多是这两年买进的新机器,收割手也非常有经验,作业地点是以前曾经去过的熟悉地。新建县农机局还派出技术人员组成农机维修小组,对外出作业的农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我省稻客北上安徽、河南,西征湖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据刘云介绍,今年我省免费发放了2000多张跨区作业证,全免稻客高速公路过路费。同时,除了鼓励外地麦客来江西收割外,江西省农机局也积极组织联合收割机在省内跨区作业。在稻麦收割的前期,县级农机局都会为稻客和农户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此外,他们还和中石油、中石化合作,优先保障农机用油,把农机用油送到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邱辉强 实习生吴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