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开启小康提速新征程。这是省委向4500万江西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江西这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支出增幅远超GDP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投入的良性机制正在建立——今年上半年,我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555.6亿元,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民生支出增幅均超过30%,远远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增幅。
“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幸福的感觉荡漾在百姓心中,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三秋认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提升了江西人的幸福感——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6%;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3亿元,增长21%,直接扶持个人创业4.1万人次,带动就业16.2万人次;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8.81万套,基本建成17.31万套;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说,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全面小康进程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所以江西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速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惠民生
小康提速,前路绝非坦途。仅就业形势就不容乐观——今年全省新增城乡劳动力126万人,就业岗位仅新增约80万个;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有些企业想招工招不满、留不住,另一方面不少人找不到工作。特别是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25万人,比去年增加1.2万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因此,我省将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开展技能就业专项活动,积极引导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城乡新增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要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就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体制基础。”李春根认为,实现小康提速,重点在农村和农民,关键在百姓的就业和增收。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在经济发展中改善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挖掘微观主体和个人潜能。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相得益彰。
在具体行动上,专家认为,要通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推进就业创业,鼓励能人创业带动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大增长,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要“守住底线”,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发展路径要“适度前瞻”,既要重视物质条件改善,也要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着力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实在在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不断提高社会平安和谐的群众满意度。
链接——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7.31万套
记者夏晓:上半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8.81万套,基本建成17.31万套,完成近八成的年度目标。
通过体制创新,我省进一步深化了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租售并举”制度,进一步明确“三房合一”后的租、售及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帮助地方政府破解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难题,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目前,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上饶市首批放贷3000万元,九江市首批放贷2749万元。
补助标准提高惠及24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
记者李冬明:7月26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财政厅共安排29亿元城乡低保资金,使240多万城市与农村低保对象直接受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我省大幅提高困难群众民生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提高50元,达4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20元,达240元。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提高30元,达2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20元,达到125元。
本报记者黄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