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分宜讯(记者徐国平 通讯员张文耀)一箱箱工厂化栽培的蘑菇新鲜上市,一串串鲜红的杨梅挂满枝头,一棚棚无公害蔬菜正在采摘,一排排珍稀苗木在日光温室大棚里茁壮成长……这是分宜县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真实写照。
该县去年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加大了财政资金扶持的力度,设立分宜县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县本级财政年度安排现代农业建设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各乡镇年度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建立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去年争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24个,争取项目资金2776.2万元,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向现代农业倾斜,从而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分宜县通过融资引资、税费优惠、政策服务等方式,积极培育扶持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余原野食用菌生态农业公司采用“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菌种繁育、加工、销售集约化(公司),菌菇生产社会化(农民)营销方式,推行“大户带小户,户入社,社入会”的合作经营新模式,投资2亿元扩大生产,已带动农户836户。目前,分宜县拥有恩达家纺、江西绿阳、科龙种猪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260户,有31家成为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下,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应用,为分宜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该县还依靠科技,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围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该县大力推广节约灌溉、温室大棚栽培、免(少)耕、薄露灌溉等新技术,同时选派科技特派员下到各个乡镇,为从事特色效益农业的现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村小微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双林镇青竹蔬菜基地依靠科技优势,凭借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时监测大棚内外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基地蔬菜的选种、育苗、生长发育完全摆脱“看天吃饭”窘境,基地规模从过去的100多亩,迅速扩大到2500亩,大棚310个,年收入3000余万元。